Canalblog
Suivre ce blog Administration + Créer mon blog

林方投稿专栏

19 juin 2007

★留学“十要”

贾悦同学在法国留学期间写下的《留学十忌》一文曾广为流传,可以说是给想出去的和已经在路上的留学朋友们敲了个警钟,提醒大家出国留学千万别犯忌。但是,光有禁忌还不够(法律上称为“不作为”),还得要有所“作为”才行。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为了“有所为”,两者相互相成,缺一不可。

一要耐得住寂寞。说起来这本是做学问人的第一要则,因为穷思极想者莫不与孤独与伍,耐不得寂寞,便出不了成果。只是这一箴言对在异国他乡的学子来说,尤显重要和困难。孤身一人在外求学,面对的是陌生的群体和陌生的环境,如果春风得意倒还好说,一旦失落受挫,最难熬的就是来自孤寂的折磨和对亲人的眷恋了。有时忍不住急急买了机票回去,就为了看一看电话那端的亲人和逛一逛家乡的山山水水。留学要过许多坎,寂寞可说是其中第一关。

二要守得了清贫。在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最低工资水平的规定,所以留学生只要随便找一份工作,哪怕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也能到拿国内教授都比不了的薪水。但是,不要只以为你那份工资是按小时计算的,其实你宝贵的留学时光才是更大的机会成本。打一份工,则肯定少了一份时间去学习,在课程那么重的情况下,毕业哪里有保障?以法国为例,大学的课程都非常紧张,即便我们最大程度地压缩睡眠时间和牺牲全部的周末、节假日,都难以保考试过关,连每天的吃饭都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地步,就更别提娱乐和打工了。越到高年级,课程就越难,但同时由于对当地文化的熟悉和语言水平的提高,工作的机会也就越多,所以就越是要顶住时时冒出的打工挣钱的冲动。更不能因为贫穷而横生邪念,拿不到学历还只是水平问题,而贪财盗物就属于人品问题了。生活上,过得去就行,不要过于追求。

三要掌握好语言。语言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不管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上和工作上,很多的困难都源于我们的语言障碍。这个问题在那些小语种国家尤为彰显,比如德、法、西语国家。这些小语种我们以前大都没有接触过(也许有的人之前连听都没听说过),都是为了出国留学才从零开始强化训练出来的。多少人十多年之后连英语都没搞定,怎么能指望这些同学几百个课时就能掌握比英语更难的“鸟语”呢?所以目前留学之现状是:去小语种国家留学的是犹如过江之鲫,源源不断,但同时半途而废的也是如海潮消退,一泻千里,原因大半都在语言上面。所以,唯在下定决心克服语言这一关,才能保证学有所成,最终拿到专业文凭。

四要有一个好身体。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成功虽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不管怎么说,只要留得青山在,总是不怕没柴烧。留学那几年,大家无不都是打拼过来的,不光平时要省吃俭用、熬夜苦读,假期还得要外出打工,“用汗水换学费”。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别说完成学业,恐怕连当地水土都适应不了。身体是靠自己锻炼和保养出来的,自己的毛病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唯有自己平时多加注意和锻炼。在饮食方面,我们可以吃得简单,但不能吃得没营养。好在国外的饮食结构还算合理,所以只要不是特别地挑肥拣瘦,胡乱填食也能把人吃胖吃壮。

五要有一颗坚强的心。这句话对谁都适用,但更多指的是小留学生。有人说小留学生在家是小皇帝,在外却要“受洋罪”,他们能行吗?有行的,也有不行的,但能挺过来的,都是性格坚强、能经受风雨的佼佼者。我认识两个分别在英国和法国的小留学生(恰巧都是女生),我是看着她们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由之前的哭鼻子、茫然失措到现在的出类拔萃(其中一个还发生了家庭意外),如果没有一颗坚强的心,只怕早已被回流的潮水卷得不知去向了。套用一句名言:在这里,要带上的只有决心和信念,请把一切软弱、犹豫、胆怯和侥幸都关在门外!

六要有必胜的信念。其实,我更想说的是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因为有的时候困难之大、压力之重,是没有办法让自己保持信心满满的,只是因为不敢轻言放弃,就只好有气无力地坚持而已。最艰难的时候,那真正是“一息尚存,奋斗不止”,明明看不到希望,却也要逼自己前行。而结果往往是:幸运就在前面的拐角处。回想自己的成功,我最想说的是:我只是一直在坚持而已。

七要学会平衡自己。要想保持平衡的心态,一是不要跟人攀比,不要眼红别人的钱财和心热人家有了异性朋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天生的际遇由不得你安排,但至少目前你的学业把握在你自己的手里,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西瓜。二是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有心理障碍或者有自杀倾向的,往往是那些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物,只是他们太把自己当回事,背上了太多的包袱,结果却不能承受压力之重而变得焦虑、急躁甚至心理失衡。其实,生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不懂得享受奋斗过程中的每一个点滴喜悦,而一心只想着未来结果的话,那填满胸腔的就只有“伟大”的痛苦,而无缘消受跑道终点的桂冠了。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要学会平衡自己,善待自己。

八要保持社会联系。这个社会联系,一是国外当地的,一是国内的。不要做只会读书的两脚书架,不要以为身隔万里就可以随意切断跟国内的联系,绝大部分人都还是有回国的那一天。还有相当多的同学觉得无功可报,便连电话也懒得打,岂不知痛苦的却是父母家人那颗爱你的心。不管你成功与否,父母永远是你最后的壁垒和最坚实的阵营,就算你在国外他们帮不上什么,但你至少要让他们知道你还活得好好的。学习的同时也要适当结交当地的朋友,保持联系,珍重友情,互相照顾。

九要学会独立生活。这一点其实无需多言,不管大家在国内多么娇生惯养,一到了国外,无不自然而然变得能干贤惠,个个都有一手好厨艺,人人都会买菜、洗衣、做饭、整理家务,甚至有的女生连拆修电器和疏通下水道都学会了。其实这都是环境给逼出来的。

十要注意安全。留学事故每年都有发生,永远不要心存侥幸心理,不要总以为恶运离自己那么远。老话说得好:“小心驶得万年船。”不管是交友、合租还是外出旅游、打工,凡事多个心眼,注意审时度势、查颜观色。管理好自己,管理好财物。

上述十条都是我们应该做而且也做得到的,如能实践之,则无论留学之路变数如何,我们都可以问心无愧了。

(林芳 2007613日于广州)

Publicité
Publicité
2 juin 2007

再谈中国留学生的诚信危机

前段时间在我身边接连发生了两件事情,每一件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轰动,其中惊人相似所折射的,依然是中国留学生的诚信危机。

一件是一位外嫁的台湾姐姐,在论坛上发帖表示愿意为中国留学生无偿提供月薪2000欧元的暑期工,结果不但没人叫好,反而被人断言“其中有诈”,结果闹出一场风波。一方面,那位姐姐因为“好心被当驴肝肺”而深觉心寒齿冷;另一方面,留学生在国外被骗事件时有发生,以至于大家“宁可信其假,不可信其真”。当然,2000欧元的税后工资确实也大大超出正常标准,成为让人怀疑的因素之一。事实上,我跟我的几个朋友都去了姐姐联系的那家GEANT超市打工,结果证明姐姐完全是一番好意,不但没有从中渔利,反而帮我们安排住宿,请我们大吃海喝。用她自己的话说:“你们在外留学也不容易,我只是想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另一件是一位在尼斯留学的朋友期末考试时被赶出了考场,理由是“考试作弊”。这位朋友我非常了解,是一位冰雪聪明、品行端正、大方得体的好姑娘,尽管我不在现场,但我相信她不会做这等偷鸡摸狗之事。事情虽然在三个月之后水落石出、这位MM最终也得以还其清白,但其中所潜在的中国学生的诚信危机却不得不让人深思。

我们的诚信危机不但存在于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也同样横亘于国人之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走出国门人数的增多,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同时,中国人的“狡猾”和“不老实”也在广为流传、“走向世界”。对中国留学生来说,最大的诚信问题表现在申请材料造假、考试作弊和个人作用不佳这三个方面,以至于很多国家都陆续出台或者重新启用了一些针对怀的法规政策,实际所指都是中国学生。有的学校在接受申请材料时,设有专门的中国学生办公室,你别以为那是优待,不,那是专门对付中国学生留学造假的,里面的工作人员有的甚至就是中国人。

考试作弊,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算不得新鲜事,外国学生作弊的也大有人在,只是当诚信危机上升到一个国度的时候,“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所以只要中国学生舞弊被逮,无不声势动众、上纲上线的。日渐强大的中国本来在世界上就处于一个敏感的地位,而任何一个个体在国外的一举一动,代表的都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形像。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个人行为不端,人家不会说是张三干的,而只会说是中国人干的。我倒相信大多数留学生是讲诚实信用和遵纪守法的,但是哪怕我们做了100件规矩事,而只要有一人做得不好,其负面影响也远远超过100件好事的正面效用。事实如此,不要抱怨,也不要责备,改变不了别人,那就做好自己!

外人的误解和歧视也许还情有可原,但国人之间的相互欺骗和恶意利用说起来就令人不耻和心寒了。正如一些网友所说的:“每一次给予他人的信任,得到的却总是失望。”本人也算是走南闯北、阅历丰富、识人无数,但每次上当受骗都不是因为对方的骗术有多高,而总是因为我对他人的诚信心存一丝幻想。也许是国人之间的诈骗事件发生得太多,人们打交道首先想到的是防范和保护,“逢人只说三分话,做事不可抛全心”。

上述GEANT打工事件,就是这种不信任态度的直接反映,不管你是真是假,上来先一棍子打死再说。本来那位在法国的台湾姐姐是看到部分留学生处境艰难便有心相助,没想到到头来却弄得被人误解甚至严辞诘问,真叫她怎一个“心灰意冷”了得!

我们不能期望一夜之间建成一座民族的诚信大厦,但我们至少可以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哪怕我们不能轻信他人,但至少也不应该利用他人的信任,否则,影响的是一个群体,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200762日于重庆)

21 mai 2007

我的法国留学——Veni, vidi, vici!

一位朋友引用恺撒当年的Veni,Vidi,Vici[1]”来祝贺我法国留学的成功,他们知道我的留学之路走得太过艰难,能有今天的成功实属来之不易。为了这个法国商法硕士学历,我前前后后共花了4年时间,克服了重重阻碍,才磕磕绊绊走完全部过程。在法国留学这几年,我遭遇过偷抢,生过一场大病,面临过身无分文的窘境,甚至还休过一次学。但是,即使在最没有希望的日子里,我依然坚持不屈,走过一道又一道坎,最终实现了最初的愿望。 

与英语国家相比,我们留学法国最大的困难就是语言障碍了。因为语言过不了关而半途而废者不在少数,以至于“去法国留学的人数不少,但学出来的不多”成为了公开的秘密。外语不是我的强项,但为了攻读法律专业,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去从零开始学法语。人人都说学外语要趁早,而我是工作了几年之后才想着要出国的,对外语的接受能力更非与学生时代同日而语。我只是凭着我的毅力和吃苦精神,前后花了两年时间,换了两所语言学校,才硬把法语给攻了下来。回国后,我在各地的法语讲座中最喜欢讲的一句话就是:法语并不好学,但是既然连我都能把它攻下来,你们就更没有理由说学不好法语了。先天不足后天补,古语说得要真没错啊。

语言难还只是个入门性的问题,专业之难才是留学路上决定性的环节。语言学得比我好的大有人在,但专业过关的却寥寥无几——不是转了专业,就是中途放弃。我其实也听不懂专业课,我采用的是最笨的办法——就是借法国同学的笔记死认!在专业攻读阶段,认读笔记可算得上是专业学习中最痛苦、最无奈、最耗人意志和最花费时间的一桩苦差事了。那密码般的字符,80%以上的缩写,一个接一个的专业词汇……无不让人身心交瘁、难以卒读。可是笔记又实在是专业过关的不二法门,舍此无他,所以也只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两年专业学习时间,班上字写得稍微好一点的法国同学的笔记,我全都借了个遍。那么多的笔记,复印成纸张已经无法保管,后来我只好买了扫描仪,把它们全部扫描后制作成PDF电子书。两年时间,我自己制作、保存到电脑上的PDF文件总共占了20G空间,其中有教材、有讲义、有资料,如果电脑没丢的话,那就是一套研究欧盟法的全面、详实的资料。在法国读大学那段日子,为了避免独自一人呆在宿舍里面发困、出神和三心二意,只要没有课,我总是把自己赶到图书馆,一直到关门才准放人回家。我当时心想:坐禅也不过如此了吧。

除了学业上的困难之外,对于我来说,经济上的窘迫也一直悬在我的头上。在法国留学的费用,我一半是借的,一半是靠打工挣的。因为经济拮据,所以每走一步都不得不要考虑到费用方面的因素。有一年,我一度身无分文,差点要休学去打黑工了。但我知道,挣钱的机会以后还多得很,而寒窗苦读却只能这一次了,如果就此放弃,也许永远都无缘于法国大学的这个文凭了。所以,除了暑期三个月之外,我一心都用在学业上,忍受着粗茶淡饭和清贫的日子,抵制着时不时冒出来的打工挣钱的冲动和欲望。

在国外留学,除了受得住清贫,还得耐得住寂寞和孤独,也许后者更加让人难以忍受。到了专业阶段,由于学业紧张,中国同学之间除了大节之外,平时很少交流。何况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能自保已属万幸,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管他人?所以,累了、困了、哭了……都只有自己为自己疗伤,只有自个儿擦干眼泪爬起来,继续前行!《夏天的圣诞》之所以轰动是因为其真实,而其触目惊心的真实大都源于留学在外的寂寞、孤独和烦躁。虽然自杀和因为心理问题而被遣送回国的只是个别人,但是因为孤寂而走弯路的可能并不在少数。

几年来,不管多苦多难,我都没有向家里人倾诉过半点不好的事情。路是自己选的,打落牙齿也只能往肚里吞。何况孤身在外,家人已经格外担心,就算诉苦他们也帮不上什么,只会让他们更加忧心忡忡。出国留学,关键是要有一颗坚定的心,要懂得平衡调节自己的心态,永远不要让空虚和失落侵入心田。

虽然我算得上意志坚定,说起来也一套一套,但实际上出于种种压力,我也曾放弃过,也曾一度休了学回国工作。只是我最终不甘失败的阴影长驻于心,所以又辞了职重回法国继续完成了我的学业。同学们只道我“真能折腾”,而个中辛酸,却难以言表,只把它作为永久的怀念铭记于心,并以此作为我终生奋斗的激励之源。

留学之路,坎坎坷坷,波波折折,曲曲弯弯,但我终于可以自豪地说一句:Veni,Vidi,Vici 

2007520于重庆)

[1]公元前47年,恺撒只用了5天时间,就打败Pharnaces II,平定了一场叛乱。之后,恺撒用最简洁的拉丁文写了一份捷报送回元老院,上面只有三个单词:“Veni,Vidi,Vici(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从此广为流传,成为经典。


21 mai 2007

我走过了留学全部的坎

留学路上,要经历许多坎坷,有的人知难而进,有的人另辟蹊径,有的人却半途而废。能坚持走到最后者,无不都历尽重重波折,克服层层困难。

留学法国,最难以逾越的坎就是语言关了。很多人留学失败,主要是吃了语言的亏,上了语言的“当”。出国之前,无不以“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而憧憬向往,更以为到了法国就能把法语学好。但是到了那里才发现,人家法国人没空陪你练嘴皮子,而其他外国学生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剩下就中国学生自个儿整天在语法中纠来缠去,一二年下来也没啥长进。就算部分同学在语言阶段自我感觉良好,可一到了专业课上,无不觉得听讲吃力、如听天书,文科学生就更是如聋似哑了。

对于外语,我向来没有天赋,以前英语就学得SOSO,对于比英语难上数倍的法语就更是没有优势了。但我知道,既然选择了来法国留学,就一定要掌握法语。鉴于自己学的是法语专业,对语言要求尤为严格,因此决定用两年时间去好好学习语言(虽然后来发现这个想法并非适宜)。第一年,由于同去的中国学生很多,大家上学在同一所学校,吃住在同一幢公寓,汉语的交流远多于法语,所以一年下来法语长进微乎其微。第二年,为了脱离国语环境,便独自一人去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继续攻读语言。在这一年里,我坚持单独来往把自己“屏蔽”开来,主动与外国学生接触以融入他们的生活圈子,并坚决抵制住打工挣钱的诱惑。那一年的法语学习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特别是在口语和作文方面,遥遥领先于班上其他同学。语言水平的提高,为后来成功申请国际商法硕士阶段第二年(MASTER 2)奠定了基础。

但是进入专业阶段才发现,当初语言阶段的所学跟专业几乎全不对路,不能说一点用都没有,但确实收效甚微。当初学法语,都是把语言肢解开来进行分析和模拟的,而到了专业课上,直接面对的是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表达,没人跟你去分析语法和结构,何况还要面对大量陌生的专业词汇。除了专业词汇以外,专业上面的表达方式不完全等同于日常表达,有的在法律领域早以约定俗成,如果没有专业背景而光靠语法分析的话,那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

我虽然擅长表达(口头和书面),但听力欠佳,对于既没有教材和讲义、也没有板书的讲课内容,我长期以来处于基本上处于听不懂的状态。我的办法就是复印、认读班上同学的笔记。其实,大多数中国同学也都是这么做的,只是能坚持下来的并不见多。毕竟,首先,厚着脸皮借笔记还得人家愿意;再说,法国同学的字迹可不是那么好认的,用“破译密码”来形容并无过及之嫌——由此可见我们花在笔记上面的功夫了。但笔记实在是通过考试的不二法门,除此之外,教材和其他老师的讲义都不能拯救你。

身边也有人通过录音最终达到了听懂老师讲课的地步,但不适合我。两年来,我录下了几乎全部的专业课程,而且分门别类、按序排列地保存在电脑里面,但试听过几次之后我便决定放弃了。你想想看,每天就算6个小时的课(有时还不止),录下来之后你得要花多少时间去重听?如果现场听讲都不明其义的话,你能指望对着冷冰冰的电脑就能“恍然大悟”了?何况还有多少课外作业等着去完成,哪里还有时间让你去“复读、重听”?倒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坚持认读笔记,让我勉强通过了考试、最终拿到了毕业证。

如果说语言障碍是个“普遍困难”的话,那于我而言,经济困难应该是第二位的了。用“砸锅卖铁”来形容我留学的情景一点儿也不过分。我去留学的钱都是借的,而且到法国还没一个月就被人破窗爆窃,损失惨重,差点儿就成了“无产阶级”。但我怕耽误学业,所以不敢半工半读,只能利用暑假打工挣钱。而且,我只能做那种连续三个月的季节工,否则断断续续肯定不够一年的开销。说到季节工,在法国留过学的都知道,连续三个月的季节工最是难找,而且就算找到了能坚持做下来也非常不容易。我前后干过农场活、餐馆工和超市货架工,没有一样轻松的,不是被晒到几乎晕厥,就是每天累到精疲力竭,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后怕。苦累倒还是次要的,如果找不到工作或者发生其他变故,那留学的计划就有可能落空。我们有一年暑假在斯特拉斯堡收割烟草,竟然被老板炒了鱿鱼,害得我差点准备停学去打黑工了。后来还是厚着脸皮回国到处借钱才得以维持学业。我当时鼓励自己:钱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去挣的,但是如果我就此放弃了学业,那可能一辈子都再也没机会拿这个学历了。

话虽这么说,但后来因为困难重重,我还是中途休学了。当我专业读到一半回国实习的时候,因为看到家里的种种窘境,再加上返法续签又被无期限推延,于是我便萌生了退学就业的念头。当然,我的学是退了,也找到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但到底还是心犹不甘,最终又辞职再度赴法求学。同学们只佩服我“真能折腾”,而个中辛酸,却难以言表。

一个人在国外留学,就算语言无碍,经济无忧,但还是要能耐得住寂寞,这恐怕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离开了父母、亲友和家乡,虽然得到了更充分的自由,但同时也失去了呼朋唤友的畅快和“浓清蜜意”的吸吮。热闹的时候自然不觉得什么,最怕的是那“孤身失意时的落寞”,远不能给家人诉苦,近不能向朋友抱怨,剩下就只有自己给自己舔怟伤口了。在国外留学,如果有男女朋友或许还有个慰藉,否则就只有靠“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决心和意志了。这道坎虽然是无形的,但实际上更能摧残人的意志,一不小心就会放任自流、得过且过,也有人因此而患上精神抑郁症甚至自杀的。

与上述三道坎相比,虽然在国外留学免不了还会出现身体上的不适、手续上的难办、个人感情的突变以及人际关系的冲突等等,但是都根本算不了什么了。也许有人以为我忘了专业之难了,其实没有,大部分的专业之难都只是缘于我们的外语不够火候,如果语言能过关的话,那专业上的问题自然可以迎刃而解。法律已经够难了吧?但我花在认读笔记上的时间,远比理解专业本身多了去了,而一旦弄懂了语言,专业就不在话下了。

虽然我各方面条件尽不如人,但我最终可以说上一句:我走过了留学路上全部的坎,终于实现了当初的愿望,拿到了我梦寐以求的文凭。

2007517于广州)

8 mai 2007

海归,如何避免成“海待”?

首先,我不认为“海待”一定就是坏事,毕竟理想的实现总得有个过程。如果要我说的话,海归避免成“海带”,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骑驴找马”。 这是我在经历了回国求职的一番坎坎折折之后不得不得出的结论。骑驴找马历来被视为职场大忌,如此行为亦尤为用人单位所不齿。然而,正因为职场风云变幻莫测,招聘解雇往往只在转瞬之间,所以海归要想不变“海带”,可行之道唯有低调介入再思另觅高枝。

之前,对于“海龟”变“海带”之类的说法我是不屑一顾的。从刚回国的时候起我就开始考虑这个二选一的问题:是一步到位?还是边走边看?当时的我,自以为学有所成,能力超强,又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想必找份像样的工作应该不在话下。所以,我的想法就是一步到位,绝不妥协,并以为像“海带”那么没面子的事情肯定不会落到我头上。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曾婉拒到某名牌大学法学院教书——那可是许多博士都渴望的机会(而我只是个法学硕士),也放弃过一些公司提出的技术入股并担任高层管理(总经理)的邀请——只因为分红之前的工资达不到我的理想值……。其实我的要求并不过分,也就年薪不低于20万、职位在部门经理以上,我想以我的才干和能力是受之无愧且游刃有余的。

经过我的一番努力,我也差一点就实现了这个目标,当然也只能说是差一点。这样一个跟理想擦身而过的机会是在第九届留学生交流会(广州)上得到的。之前为了找工作,我特地印制了彩色带相片的求职名片随身携带,在留交会上当然也是广为派发。在留交会快结束的前一天,有人拿着我的名片找上门来,表示有意聘我去参加一个政府投资的项目开发、建设与管理。双方交流了一些想法之后,为了可靠起见,我还特地去公司所在的东莞市做了考察。鉴于项目资金到位的期限还未成定数,所以双方约定春节后再签订正式合同,当然我还是坚持了我的薪金要求。

从各方面情况看来,彼此的合作意向是有诚意的,相互了解也是比较深入的。考虑到离上岗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我就利用这段空隙又回老家把车学会了,这样又多一项“功能”。然而等到年过完了,车也学会了,却迟迟不见对方来信。于是我连发三封邮件询问,结果均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虽然这番等待使我又错失了其他机会,期间朋友也曾劝我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但我的原则从来是“宁可人负我,我不负他人”,所以我要等到最后的结果才会做决定。像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并且之后又发生过许多起,世道如此,也没什么好抱怨的。鉴于我的经历还算出彩,所以用人单位看到我简历的时候,总是一副兴趣盎然的样子,可是谈到最后,又总是不了了之。

虽然我从来都问不到拒用背后的真正原因,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以20万年薪聘请一个陌生的中层甚至高层管理,多少都有些突兀。

就这样,转眼之间回国的日子已经半年有余,当初对“海待”之说不屑一顾的我,突然惊觉自己不知不觉已成了海待一员。问及其他同期回国的海归一族,情况大同小异,只要不是之前已经在国外联系好工作的,回国后大多难逃此运。大家普遍的看法是:不是工作难找,而是称心如意的职位难求。所以,要想不做“海待”,要想不一天天耗下去让自己心烦、使家人担心,还不如随行就市、“折价出售”,随便找一个东家以求“先生存再发展”。

当我改变观念、决定要放低身段之后,我告诉自己一个星期内必须要去上班。于是第二天我就答应了一家公司,也没提任何条件。我这么急着去工作,只是因为不想背着一个“海带”的恶名,不想让大家再为我着急,也想告诉世人:如果我们只是找份工作,其实真的很容易。而事实上,如果我们不想再“待”下去,首先还是要解决生存问题,其次才谋事业发展。

海龟是否成海带,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愿意放下身段、平稳过渡。世上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耐心。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作后盾(那还不如去创业),没有可贵的理解作支撑,没有平和的心态作保障,海归要想不变“海带”,还是先骑驴子再找马吧。

200755日于重庆)

Publicité
Publicité
8 mai 2007

《留学回国人员证明》之长途跋涉

之前我只知道在国外的学历是要认证的,却不知道在国外留学也需要证明的。我一直悟不通当初立此规定的原意是什么,是为了避免留学做假还是为了追求真实“双保险”?本来学历认证已经是一道让做假者难以逾越的坎,再加一道“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岂非有画蛇添足之嫌?

有关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的原文(法律法规)没有找到,但根据网上所查到的资料显示,该证明源于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规定,并由其统一制表,而“由我驻外使(领)馆教育(文化)处(组)出具,是留学回国人员在国内就业、升学、海外学历学位认证等的重要依据”。

这个依据之重要,已为众多海归学子们所共识。其实说起来,这个证明还不仅仅是“在国内就业、升学、海外学历学位认证等的重要依据”,更是“申请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和“自入境之日起1年内向海关提出购买免税国产小汽车”的重要依据之一。还听说,有的人好不容易谋得一份好职位,却因为缺少这一纸证明又眼瞪瞪地被人一口回绝而错失良机。

既然从上到下、从汽车到资金、从工作到物质都少不了这一纸证明,那我们也甭管它源出何处和目的何在了,还是想办法把它弄到手再说吧。

我回国前其实已经知道这个框框,只是因为我租住的房子已经到期和国内有事急着回国,而等不及毕业证和毕业证明就回国了。毕业证原件是办理留学回国证明的最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没有这个证明,自然回国的时候享受不了80公斤行李托运的优惠,回国后也无福消受其他优惠。好在在机场的时候,正好另外有个很少行李的MM跟我同机,才得以让我搭了个便车,托运了另外一个箱子,否则我肯定还得扔掉许多东西(本来就已经扔无可扔了)。

回国两个星期之后,我才从法国同学的邮件中得知我已成功通过全部考试,顺利毕业。学校不久给我寄来了成绩单,接着又寄来了毕业证明书,而毕业证惯例要到半年之后了。

这里就有个矛盾了。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的本意是先拿这个证明然后才回国,但是其中必备条件之一的毕业证并不是一通过考试就有“现货”的,即便是拿到考试成绩一般也要一、两个星期之后了。这就导致了“回国前拿证明”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现实。我当时就处于这种两难:一边是房子已经到期,找不到短期租房,而国内又有事情等着去做;另一方面,考试能不能过关还是个未知数,而且什么能出成绩也不确定。所以,我也等不及那个证明了,考完试的第二天,我就急急忙忙收拾行李回国了。

可是回国以后才发现,所有办理这个证明的手续都是针对人在国外的,而没有一个针对已回国人员的处理办法,因为其中2欧元的支票和回邮信封就在是国内办不了的。如果要是没有在法国的同学愿意帮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经过同学再三打电话去中国驻巴黎大使馆教育处的咨询确认,我把成绩单、毕业证明和学生证的原件(毕业证原件由学校直接寄给我同学)以及上述证件、护照、在法居留证、机票以及回国时海关盖章那页的复印件寄给我同学,同学收到后再放上2欧元的支票和一个贴足邮票的回邮信封寄到巴黎教育处(29 , rue de la Glacière , 75013 , Paris)。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同学收到了教育处的证明,于是又再将全部材料转寄给我。

因为法国的快递邮资超贵,所以我那位同学把材料寄给我的时候用的是普通邮件,当我得知的时候着实吓了一跳。那里面除了留学证明之外,还有我的毕业证等全部相关证件(原件),其中那千辛万苦得来的毕业证我还一直没见着面呢,要是万一有个什么闪失,那我赖以“招摇撞骗”的资本岂不灰飞烟灭了?好在五一假期还没过完,我就听到公司的同事说有个法国来的邮件,我忙问有多厚?是哪里来的?当我听到说有“METZ”一词的时候,我的心终于落定,知道那载着我毕业证和留学证明的宝贝邮件终于如期而至了。

200758日于重庆)

27 avril 2007

你会点酒吗?点酒绝学ABC

     选一家没有异味的餐厅,坐下来后问清是否在座的各位都喜欢喝红白葡萄酒是首要前提,万一啤酒和中国白酒才是心之所向,就不必往下看了。

    即便拿到一本部头酒单也请镇静自如,大部分酒单一如菜单,按上菜先后顺序从开胃酒(Aperitif)、白葡萄酒(White Wine)、红葡萄酒(Red Wine)、甜点酒(Dessert/Sweet)、参后酒(Liquor)的顺序排列。 单杯点的葡萄酒(Wine BY Glass)通常都很便宜。餐厅还会常备一些够适合大多数人口味的酒,称之为店酒(House Wine)。假如经过精心挑选,这些酒应该在搭配该餐厅的菜肴上都会比较容易。 此外,有些高档餐厅还会准备特别的推荐,比如月酒(WINE OF THE Month)、周酒(Wine of the Week)或者当日推荐(Wine of the Day)。 同时满足一桌人的又红又白的Mix要求,红葡萄酒反而要口味淡雅、酒体较轻,如黑品乐(Pinot Noir),白葡萄酒则要酒体中等、经过橡木桶陈酿的霞多丽(Chardonnay),红的不会太重,白的不会太轻,搭配五味菜肴,基本不会给自己和朋友们出难题。两款主要的酒敲定后,再点不同款的Half Bottle,即半瓶装,足够灵活搭配菜肴以及满足各方细致的要求。

27 avril 2007

有关桃红葡萄酒的10个问题

    桃红葡萄酒历史悠久,公元前600年,腓内基人将葡萄园的概念引入法国后,桃红葡萄酒开始盛行,十七、十八世纪桃红成为欧洲帝王最欣赏的美酒。近年来,桃红在欧美再次盛行,风靡全球。

  人们喜欢桃红葡萄酒,或是被她那新鲜的色彩所诱惑,或是被她清纯秀丽而不丽艳迫人所吸引。忘不了桃红的清新与爽口,忘不了在海边畅饮一口桃红的舒爽与愉悦……

  问一: 什么是桃红葡萄酒?

  葡萄酒依据颜色划分为红葡萄酒(Red Wine)、白葡萄酒(White Wine)、桃红葡萄酒(Rose Wine,又叫玫瑰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是葡萄酒家族中的一个独特族群。它是将葡萄带皮发酵1-2天然后将葡萄皮与果汁分离开,然后果汁单独继续发酵,果汁获得了一部分果皮中的颜色但又不是很多,这样酿制出来的葡萄酒呈现淡淡的玫瑰红色,清澈、柔和且充满果香味,口感清新淡雅,深得人们的喜爱。

  问二: 桃红是怎样酿制的?

  桃红葡萄酒酿造工艺要求非常高。首先要选择优质的酿酒葡萄,象霞多丽、佳美、白诗南、琼瑶浆、麝香等都是比较好的酿酒名种。其次在工艺上也非常讲究,例如将葡萄经过搅碎后,只让葡萄汁和葡萄皮接触较短的时间,每隔几小时就要取样检查,直到颜色合适,再将葡萄皮与汁分开,仅果汁浸渍发酵,最后得到颜色较浅的桃红。

  问三: 桃红与干红的区别是什么?

  从酿造工艺上看,桃红在酿造过程中,葡萄皮与汁的浸泡比较短,而干红则比较长。桃红呈淡玫瑰色,明艳且清纯可爱,口感清新、淡雅、爽悦,而干红呈深红色,口感醇厚、浓郁;桃红葡萄酒冰冻更爽口,而干红严格来说不能冰冻;在休闲、愉悦、轻松自在的氛围下饮用桃红,而干红更适合在正统的聚会与商务活动中饮用;桃红的适口性很强,适合大口饮用,而干红则需小口慢慢啜饮。

  问四: 为什么桃红要在适宜的温度下饮用?

  适宜温度下的桃红葡萄酒,固有的纯正果香及优雅酒香不会改变,喝起来格外清新、爽悦。在炎炎夏日里饮用冰冻的桃红葡萄酒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 桃红的最佳饮用温度为5℃-10℃。

  问五: 饮用桃红对身体有哪些益处?

  桃红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尼克酸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以桃红佐餐,能开胃健脾,有肋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经常饮用桃红能有效降低血胆固醇,减轻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病;桃红中的抗氧化剂,能抗老防病,果酸抗皱润肤,能美容美颜。

  问六: 桃红与哪些菜系搭配比较好?

  桃红可能是葡萄酒中唯一的“百搭酒”,可与各类食物搭配。食用重口味的辛辣菜和咸酸菜时都可用桃红佐餐,其清新的口感,让你尽情享受美味;食用清淡菜和海鲜时,用桃红佐餐不会出现如干红般因太浓、太重而改变了整个口味的现象。桃红与甜食搭配,能清新口腔,不会感到甜腻。

  问七: 桃红最适宜在什么情景下饮用?

  桃红葡萄酒是一种在休闲、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用的饮品,夏都桃红为您带来轻松愉快的感受。在与家人、朋友的聚会时,在节假日旅行享受阳光时,在浪漫时刻……享用桃红,那将是无比惬意、怡然、舒适。

  问八: 桃红应该怎样饮用?

  桃红与所有的葡萄酒一样除了要去感受酒香与果香外,更多的是追求桃红的“爽悦”。桃红倒入杯内时,其量为杯高的三分之二,比较适合大口饮用,尽情感受那种无可比拟的舒畅与淋漓。

  问九: 桃红应该怎样保存?

  桃红葡萄酒不适合长期存放,年轻时饮用最佳。桃红葡萄酒应保存在一个阴凉、避光、温度变化较小的地方。开瓶后的桃红葡萄酒建议您一次性喝完。

  问十:怎么选购桃红葡萄酒?

  第一看企业。专业的桃红葡萄酒生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更可信。
  第二看产区。不同产区适宜种植不同的酿酒葡萄,即使同一品种其特点也不尽相同,酿出的酒也会体现不同的风格。
  第三看品种。葡萄酒的好坏和葡萄品种有很大的关系,象霞多丽、佳美、白诗南、琼瑶浆、麝香等都是比较好的酿造桃红的葡萄酒品种。
  第四看色泽。色泽太艳、太淡都不好。而那种呈淡玫瑰红色、桃红色的色泽最佳。

  桃红葡萄酒的质量标准及其特点

  桃红葡萄酒是介于红葡萄酒与白葡萄酒之间的一种佐餐型葡萄酒。
  根据国内外技术标准,优质桃红葡萄酒,色泽为桃红、淡玫瑰红、浅红色;澄清透明,有晶莹悦目的光泽;具有纯正优雅悦怡的果香及优美的酒香,酒体丰满;干型与半干型桃红葡萄酒具有纯净优雅爽悦的口味,富有新鲜悦人的果香味与醇美协调的酒香味;半甜型、甜型桃红葡萄酒应具有干甜醇厚酸甜协调的口味,富有精酿细腻的酒香味与和谐的酒香味,特具曲型完美、突出的风格。
  优质红葡萄酒单宁含量0.5~0.8g/L为最好,优质白葡萄酒单宁含量0.1~0.2g/L为最宜,桃红葡萄酒的单宁含量则为0.2~0.4g/L合适。对于其他理化成分,酒度以10~12度为宜,含糖分以半干型至半甜型为好,即含糖量10~30g/L,酸度以6~7g/L为准,游离二氧化硫含量10~30mg/L,干浸出物在15~18g/L。这样的佐餐桃红葡萄酒,既可以佐以鲜鱼,又可以辅以肉食,增加膳食风味。

(稿源:中国桃红葡萄酒网)

27 avril 2007

中国葡萄酒打败法国葡萄酒?

有的时候我和做进口红酒代理的朋友们开玩笑说,你们好像抗日战争时候的鬼子,平时都是躲在炮楼里面,出了敌占区就全部都是游击队的天下了。每个礼拜在上海各个高档的餐厅都有各种各样的品酒会,有免费的,有一百块钱喝五杯的,但是当你来到大部分的中餐厅,你所品鉴的红酒都找不到了,酒单上面的葡萄酒系列基本上都是国产酒的天下了。这种泾渭分明的葡萄酒世界,你可以说是渠道为王,或者说是经销商的天下,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在每年过百亿的中国餐饮市场里面,中国的葡萄酒还是牢牢占据着中国人的胃。

  葡萄酒成为时尚符号

  葡萄酒在普通中国消费者的心目中,是和健康、浪漫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上没有比中国人更注重保健的了,也许是药房的药太贵的原因吧,中国人更加注重各种食补,也许是传统中医的影响,葡萄酒的保健疗效已经深入人心,各种欧美的数据在积极的支持着国人对于红酒保健的期望,无论是对于胆固醇、还是心脏病或者是糖尿病,葡萄酒都要比那些天天用广告轰炸的保健品高明很多。保健之外,葡萄酒已经成为国人时尚生活的一个象征符号,就好像坐在星巴克咖啡的门口更容易让你陶醉在美好生活的气氛中一样,在今天这个不到100亿元人民币的葡萄酒消费市场上,情调和保健的疗效,始终是国产葡萄酒的重要诉求。

  那法国的葡萄酒呢?这也许是国人了解最多的葡萄酒种类了,对于新世界的各种新秀来讲,法国永远是横在它们和中国消费者之间的鸿沟。无论是智利还是澳洲,抑或是美国的加州,在中国消费者眼里,它们永远是第二种选择。无论是富豪还是平民,在他们的心目中,法国永远是葡萄酒的代名词。古堡、复杂的酒标、永远分不清的年份和发不出发音的法国产区单词,这些除了是权威之外,还代表了一种敬意,一种对于法兰西文化源远流长的敬意。于是乎,各种法国葡萄酒就漂洋过海来看你了,就连中国的葡萄酒也在有意无意的告诉告诉消费者自己与法国的渊源。当我们看见一个一模一样的法国城堡屹立在北京郊区的时候,你一定会明白我们对于法国文化是何等的尊敬。

  除了语言的障碍之外,我们5000年文化所积累的味觉体系,完全与建立在芝士、牛肉、橄榄油等味觉体系的西餐大相径庭。在国人的味觉系统里面,甜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如果说嗜甜是一种习惯的话,那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火锅配可乐、威士忌加绿茶或者掺着糖浆的葡萄原汁可以在中国大卖特卖了,因为我们一直希望我们的生活比蜜甜!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的匈牙利葡萄酒皇家托卡伊(ROYAL TOKAJI)将会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挚爱,因为糖份最高的全熟葡萄汁所酿制的极品白酒,完全是包含了多种口味的浓郁果香。

  中国人的味觉系统

  让一个普通的中国消费者在一堆樱桃味、覆盆子果香、黑醋栗味以及什么黑李香中间选择出一种感官的平衡来,简直比让他在水煮牛肉里面寻找胡椒的余香还要困难。尽管现在已经出现了类似俏江南这样的中餐西吃的餐厅,所点的菜完全可以和西餐一样,一道一道的端上来,这个时候如果你说每一种菜配上不同口味的葡萄酒尚有可能,但是如果在大多数的餐厅里面,你要是想一道一道的上菜的话,不耐烦的客人早就在那里嚷嚷着要把餐厅的经理给叫来训话了。在西餐里面一次可以喝到4到5种不同口味的葡萄酒来和你所点的菜搭配,而中餐更喜欢一瓶酒喝到底,最多是再来一瓶,这种从一而终的传统心态的确很让酒商头疼。正如你所了解的一样,估计在我们点菜的时候,大家都会问喝白的还是红的,大多数时候还是中国的白酒占了上风。谈到白酒,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中国的消费者心目中,白葡萄酒会被认为是次品而拒绝饮用,所以很多时候在更多的消费者心目中,葡萄酒就是红酒,而白酒则是专指中国本地所产的谷物白酒。

  既然我们的丰富味觉系统已经让葡萄酒的口味黯然失色,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否可以让我们好好品鉴一下呢?答案依旧是否定的。传统的中国饮酒文化讲究的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今天连一个姑娘都会告诉你她已经高了,我想你应该明白这种高了,绝不是自己一个人在家独自高了,一定是那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高了。我们是一个喜欢热闹的民族,如果安静的独自品鉴一瓶葡萄酒,旁人看到你的时候一定会关心的问你是否最近有什么事情不顺心,如果你真情告白的说,我是在品鉴葡萄酒,他们一定会觉得你在掩饰什么。

  每当我国的考古工作有了新发现的时候,我估计一定有不少人在惦记着里面除了一具千年古尸之外,是否还有千年的美酒,因为新近的中国白酒都在向消费者灌输一个年份的概念。爱屋及乌,我们自然也会关心葡萄酒的年份问题。年份愈久必然价格愈贵,价格愈贵自然体面过人!这种源于以礼待人的优秀传统自然使得各种接待工作不断突破上限,我估计如果真是从哪个古墓里面挖出一瓶千年老酒,定有勇夫前来一试好坏,可惜那一罐可疑的液体,除了送到实验室里化验之外,似乎就是送到广告公司里面为新的广告主撰写新的品牌故事。葡萄酒的年份故事里面并没有和愈陈就愈好挂上钩,而与之相联系的是好的年份。而不同产区的好年份又是有所不同,于是乎在众多的指标前面,唯一可以辨认的就剩下价格了。

  价格的因素

  精明的消费者一直在衡量酒的价格,他们对于价格的敏感超出了想象。就好像中餐里面价格的衡量指标是一道菜的价格,而这个价格是和一支啤酒的价格相对应的。在一道菜的价格是在50元以下的话,20元以下的啤酒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当一道菜的价格超过50元的话,20元以上的啤酒将会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在很多消费者的心目中,酒钱最多是和菜钱持平的,但是到了高档的餐厅,酒钱往往是菜钱的一倍以上。除了这个因素之外,关税成了一个衡量的指标,这个指标也就是把进口红酒赶出大量的中餐厅的重要手段!

  消费者都会觉得进口的葡萄酒由于需要缴纳海关的关税,所以这个价格要比中国本地产的葡萄酒要贵,本来就是作为一种浪漫符号出现的葡萄酒,在这个时候就知道符号永远是符号,它终究不是一个必要的消费,于是同样价格的葡萄酒,国产葡萄酒胜出!因为消费者理所应当地认为扣除海关的关税之外,一瓶国产的葡萄酒是超值的!

  谈了种种进口葡萄酒的不利因素,但话说回来,再野的百合也有春天,进口葡萄酒的春天就在中国日益成长的中产阶层身上。有意思的是,这一次不再是普通的葡萄酒了,而是高价葡萄酒的大行其道。对于躲在炮楼里面的进口代理商们,只要盯住了上海外滩的几个门牌号码,生意还是有的做的,而且还会做的很开心,因为几乎所有的高档餐厅常客们,都会叫出几款自己喜爱的高价葡萄酒,一直在中国市场无人匹敌的法国波尔多红酒拉菲、拉图,就是中国富豪们的挚爱!居然有人像超市买罐头似的开出一个集装箱一样的数量要求订拉菲,可惜在法国农民的眼里,数量是他们又爱又恨的事情。大概这就是中国富豪无法理解的范畴了。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27 avril 2007

如何不被葡萄酒的年份所迷惑

   当葡萄酒的年份变成数字的焦虑

 

      一般人在购买葡萄酒时,总是把“年份”当成唯一的依据,也只有酒评家评为“好年份”的葡萄酒才是值得购买的。 如此一来,酒质酒体不受到消费者重视,年份数字的变化,成为购买的迷思。下面葡萄酒名家为了挑战年份,破解迷思,将带领我们从气候和地型等自然条件,重新看待百变的葡萄酒。

 

  “年份因地而异”

 

  在世界经济体系不断统整的过程里,葡萄酒也渐渐成为全球化的商品,除了有传统加持的法国之外,还有意大利、西班牙和新兴的美国、澳洲、南美等,这些国家目前都成为葡萄酒大宗产区。但是这些国家大都拥有较为稳定的气候,若是说到多变的天候对葡萄酒的影响,仍然是以法国为最佳代表。法国因地型的变化,大约可以分成三种主要的气候型态: 第一种是南部的地中海型气候区,因为靠近地中海,天气和煦,阳光普照,酿造出来的葡萄酒通常酒精含量较高,如普罗旺斯产区;第二种是靠近大西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这里天候湿冷,酿制的葡萄酒多拥有坚实的结构,如波尔多产区;第三种是在内陆的大陆型气候区,冬天既干燥又寒冷,夏秋两季气候较温和,所以生产的葡萄酒优雅细致,如布根地产区。

 

  在认识了基本的地理条件后,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认知到,这样多变的气候型态是很难在同一年份里,都酿造出所谓的“好酒”。除非那一年老天爷特别赏脸,如1990年,全法国几乎都出“好酒”,否则还是要从当年份,各产区的葡萄收成报告来分辨。

 

  “影响年份变化的天气因素”

 

  一般人饮用葡萄酒时,大都在热闹欢乐或浪漫烛光下,所以很少人喝酒时还会将葡萄酒和天气或泥土连想在一起。其实,葡萄既是农作物,当然和大自然分不开关系,除了葡萄园的位置外,气候的改变也在葡萄酒的酒体上有很大的影响,而影响葡萄生长的因素很多,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气温”─位在温带气候区的法国,常常因气温太低,以致葡萄生长缓慢。温度深深地影响葡萄的生长,例如葡萄要经过低于零度的冬眠时期,春天才会发芽,若那年的温度未低于零度,则葡萄无法发芽发得很好。另外,温度更影响到葡萄的成熟度和酸度,温度够高可以让葡萄成长时甜味变多。那是不是温度愈高愈好?当然不是,若当年的温度太高,反而会造成葡萄停止生长,并将未成熟的葡萄烤干而无法再酿酒。

 

  ●“阳光”─这个因素影响葡萄皮的颜色、单宁和厚度。红葡萄酒的颜色和单宁全来自外皮,如果阳光不够充足,则外皮无法产生大量的红色素,那么酿出来的红酒色泽便不够漂亮。以1996年来说,当年波尔多产区阳光充足,但气温却极低,于是便酿出结构坚实,富有波尔多古典风味的醇酒。

 

  ●“雨量”─雨水的多寡要看葡萄生长到那一时期而定,若是发芽后,为了使叶子成长便需要大量的水分,待开花时又不能下太多雨,否则花掉光了便不会结果实。另有一说是采收季时,雨水不能太多,不然葡萄酒味道会变淡。这其实还要看葡萄的皮够不够厚,如1998年的Merlot皮很厚,影响不如想象中的大,所以下不下雨并非绝对,而是要看怎么下。

 

  ●“湿度”─这个因素常指雨量和空气中水分含量而言,如果太潮湿葡萄树容易产生疾病,尤其是霉菌。但若不够湿,像产甜白酒的索甸区的贵腐霉菌便无法顺利生长,所以适当的湿度仍是必要的。

 

  ●“霜害”─这其是葡萄农相当不愿碰到的,当霜结得多时,葡萄的产量除了减少之外,还会延后葡萄的成熟,而且常会造成当年的葡萄成熟度不佳,而无法酿出精彩的酒。

 

  ●“冰雹”─这也是个可怕的自然灾害,使葡萄收成减量,酿造的葡萄酒还常常带有梗味,影响品质。

 

  “挑战年份的迷思”

 

  在简单地了解地型和气候的变化后,再回头来想想年份这个问题。“年份”到底是不是买酒的指针?答案:“年份是买酒的指针,但不是唯一的指针。” 因为年份其实比想象中要来得更复杂许多,像其它一些同为葡萄酿制的酒如:香槟、波特酒等,多是没有年份的。还有一款以酒瓶样式取胜的歪脖子葡萄酒,也都是刻意去除年份。

 

  为什么这些酒的年份都不被强调呢?以歪脖子为例,由于是隆河产区的葡萄酒,气候稳定,所以每年的味道都十分接近,所以反而和烈酒一样强调品质口味的一致,不再是那一年好那一年不好,而是每年都一样好。又如南美的阿根廷,是属于沙漠型气候,所以只要控制好雪水灌溉,几乎每年都是好年份。因为品质非常接近,所以失去年份变化是缺点,但对喜欢一定品质的消费者来说却是优点。

 

    当年份的重要性不再是绝对时,消费者的视野才能开拓,像1997年,虽然年份评分上并不好,但在某些地区仍然出现许多好的红酒,有着深颜色、多单宁、口感均衡,有不错的酒精浓度,还可以久存。现在坊间出版的年份评价表的确可供参考,但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饮用后来判断,而不是一味地“专家怎么说”,毕竟在享受醇酒的是消费者自己。

(稿源:网路厨房)

2 décembre 2006

★法国留学三件套,找房、找工、找学校

除了极少数的交流生之外,在法国留学免不了三件事:找房、找工、找学校。

(一)找房子 

不但换城市要找房子,就算呆在原城市不动,有时也免不了找房换房。我遇见最夸张的一位北京MM,一个学期竟然换了5次房,跟我留法4年来的换房次数不相上下。所以说,找房成了留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成了留学中介收取境外服务的一个重要法宝。

我们当初10人,从下飞机的第一天起,就开始面临着找房的问题。大凡走中介之路的,只要交了“境外服务费”,一般都有住房证明,到达后也能即时入住。只是我们当初拿到签证之后,就不愿再交那2200美元的境外服务费了,于是一下飞机首先面临的就是找房大事。

现在回过头去想,也许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于当初语言不通、情况不明、第一次出国的我们,房子成了是否要向中介妥协的主要焦点。但是经过反复讨论之后,大家还是决定不交服务费而自己组团、共度难关。好在这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都很齐心,出发之前我们所做最坏的打算就是睡街头。

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睡街头。到达第戎(Dijon)后的当天,我们就找到了青年旅馆。我们当时并不知道有青年旅馆一事,而一直向路人询问的都是“最便宜的旅店”。好在那是在国外,我们一行10人大包小袋、肩背手提、浩浩荡荡地走在街头向人问路,还没把人给吓倒,反而受到热情指引。

可以说,住进青年旅店,是我们初到法国的第一个成功,既解决了当时的燃眉之急,也为后来成功解决住宿问题打下了基础。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我们一边绕开留学中介境外服务人的干扰,直接跟国际学生公寓的负责人洽谈;一方面也到CROUS查找租房信息以联系私人出租房。从当初拒交境外服务费到落实住房,这中间可谓是跌宕起伏,花絮不断,最终当然是“好人一生平安”。

以区区87.50欧元的旅店费,得到了本来要2200美金才能有的结果,我们的开心和骄傲是自不待言的。更重要的是,这一次的找房经历,极大地考验了我们那久违的集体观念,使大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4年之后,大家早已各奔东西,但时时想起来都总是觉得温馨满怀。

在这一次集体大找房之后,不巧的是,第二年我又不得不独自经历了另一场更加艰难的寻房磨炼。经过这一次考验之后,找房之难在我眼里就再也算不得什么了。

那一年,我单身一人去了法国中部的克来蒙费朗(Clermont-Ferrand)。去之前,没有一个同学和朋友,也没有熟人。到了之后才发现,青年旅店因为休假而关门(休得可正不是时候),火车站周围所有便宜的旅馆全部住满,CROUS没有房屋消息,房屋中介也没有房源,连在克来蒙当地的中国学生都找不到房子。我是不分日夜、铺天盖地四处找房,只差没地毯式挨家挨户去问了。终于,在一个星期之后,我找到了市中心的一个单身公寓(Studio),虽然房租不菲(那是我在法国住过的最贵的房子),但我已经感激不尽了。那一天,正是我来到法国的一周年。

我当时有篇文章(《我来了,克来蒙费朗》)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回到旅店,国内已是凌晨五点,但我还是打了个电话给牵挂着我的家人,告诉他们:我刚看房回来,手里拿着合同和钥匙!电话那端传来压抑的抽泣声,我也强忍着眼泪……”据说此段结尾曾赚了不少眼泪。其实,即使我自己每每看到这里的时候,也依然忍不住双眼朦胧、唏嘘不已。

(二)找工作/找实习 

找工作与找实习,流程大致一样,方法技巧也都相同,所以放到一起也算不得是拉郎配。

到目前为止,我所有找工作的经验和技巧,都是在法国获得的。特别是初到法国第一年找工作的成功经历,极大鼓舞了我的斗志。当时的我,口语一般,听力糟糕,又没有找工作的经验,没人看好我这个笨嘴拙舌的主。但是凭着我的坚忍与决心,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份三个月的暑期工,这让周围的同学都大吃一惊。

跟找房子相比,这次找工作的成功经验更加激发了我的信心,让我知道:一个人当前是什么样子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他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当我把我初到法国找工作的经历写成文字放到网上不久,就有编辑跟我联系说要发表。正是这位编辑,第一次肯定了我的写作风格;也正是从这篇文章起,我的作品一篇一篇开始在各家杂志发表。自此以后,我就快成了找工作的专家人物了,动不动就被人问到勤工俭学方面的经验和技巧,好像我整天不务学业、一心为农似的。

其实我不比他人聪明,只是我做事舍得下功夫、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而已。当许多人在大叫工作难找的时候,我却潜下心来琢磨其中的道道,每天背着字典和干粮泡在就业中心,直到找到工作为止。我当时总结出来的那套方法,直到现在都还很受用,而且也帮助不少同学都找到了工作。

在法国,实习生在企业永远是二等公民,地位低人一等,工资少得可怜,甚至不能跟季节工相比,但是找实习却比找季节工更难。也许是因为季节工大都是体力劳动,无需太多的语言沟通,找个哑巴也照样能干活。但是实习却不一样了,多少都得跟专业挂钩,要没相当的语言水平,胜任职务恐怕还有些困难。所以有的中国学生,捱生捱死好不容易混了个考试及格,但就是因为找不到实习而痛苦万分,有的甚至因此而与毕业证书无缘。我周围有个Master 2的同学,为了实习发出了500多份应聘资料,但竟然无一成功,最后只得以其他途径解决了事,这大概也算是上是个极限了。而另一个极限却是:一个同样也是Master 2 的女生,只发出10余份简历,却找到了连法国同学都羡慕的银行实习。

我,没有在法国实习的经历。不是因为我找不到,而是中途发生了一些意外,导致我不得不将实习从法国移到了中国。为了找到实习,我专门研读过找工作和找实习方面的法文书籍,研究了设计简历与写求职信的技巧,积累了很多求职方面的知识,就差没成为“求职百事通”了。但不管怎么说,没能在法国实习过,始终是我的一大遗憾。

(三)找学校 

虽然我说法国留学三件套,但实际上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找学校。工作可以不要,房子可以不换,但学校却不能不找。没有打工经历的留学只是不完整的留学,而没有完成学业的留学,却连真正的留学都算不上了。

国内的大学是考上去的,而国外的大学是申请进去的。有的人因此以为国外的大学更好进,其实不然。国内是一考定终身,能拿高分就行,而在国外,申请专业是要靠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成绩是一个方面,但也要看一个人的实践经验和相关能力。像我们法律专业,上千人角逐20来个名额是很正常的事情,特别到了硕士第二阶段,如果只有成绩而没有其他亮点,恐怕连面试的机会都不会有。这也是为什么法律专业很少有人可以直接申请到硕士阶段第2年的,特别是第2年的职业方向尤为困难。我在我们大学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今在硕士阶段都再也没有中国学生了。可能是因为我当年读得那么辛苦,把老师们看着都累,所以干脆不再要中国学生了。

申请大学,中国学生历来用得最多的招数就是“天女散花、四面出击”,不管学校、阶段甚至专业,先把资料发出去再说,以期最后能“瞎猫碰到死老鼠”。当然,成功者不乏少数,但我却不赞同。我喜欢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点射”,做到单个突击。每申请一个学校,我都要详细研究其院校资料和申请条件,然后再有针对性设计简历和申请信,而不是泛泛而写,到处撒网。

我当时总共只申请了10家院校,远远低于其他同学少则20来个,多则5060个学校,而且我申请的全部都是Master 2 Professionnel(硕士阶段第2年职业方向),连同阶段的研究方向( Master 2 Recherche)都没考虑,更别说本科阶段了。材料递交以后,相好的朋友们都替我捏着一把汗,个别怀着恶意的人们则等着看我的笑话,而我自己也是惴惴不安。好在最后的结果倒还较如人意,前后共有3家大学给我来了通知书,其中一家是免面试入学的。我最终选择了勒阿弗尔大学,并不是因为它同意我免试入读,而只是因为我当时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我赴外地参加面试。

我的命从来如此,很多时候,我都已经到达宝藏的边缘了,但就是因为少了一玫金币去启动大门,而只好继续干着许多人不愿意干的事情。好在不管怎么样,勒阿弗尔大学成就了我,磨炼了我,我想它也会记住一个对语言(法语)毫无天分的中国学生,是怎样靠他的勤奋努力和坚韧不拔而赢得成功的。

2006121于杭州

20 novembre 2006

2006年法语晚会活动方案

前言

SinoFrance是一家知名的法国文化中文网站,始建于20015月。旗下“法兰西论坛”,是目前数据保管最完整、主题讨论最严谨、帖子知识含量最高的法国文化与教育方面的论坛,除了DONSylvyDANDES等知名管理员以外,法兰西论坛还诞生了龙行天下等在法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会员,其中龙行天下的大部分原创帖子,或发表于国内外各大杂志,或被其他网站/论坛广为转载。

甚至,法国总统希拉克,曾于20029月应邀访问该站,并委托总统府办公厅主任致信创建者顾东东,对“旨在中国更好地认识法兰西文化的网站给予高度评价。” 

该网站及其举行的活动得到国内外众多网络媒体及传统媒体的多次报道,并有若干版主在所在地区和所在高校创建了法语社团。特别是,以“法兰西论坛”相关版主及管理人员为主,在最近三年多时间内,策划、编辑出版了41种图书,其中法语相关读物18种。

本次活动中由SinoFrance策划,将携手国内知名法语学习及法国留学论坛,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杭州、沈阳等市同期举办,并邀请当地法语相关机构共同参加。其中SinoFrance主办法语晚会杭州站,并同时协助其他城市开展活动。

本次系列活动,除了促进广大法语爱好者与法语专业、留法归国人士之间的交流外;更以一种民间的力量去审视“遍地开花”的法语培训机构,让优秀的法语机构浮出水面,借此机会得到充分地宣传和推广,同时造福广大法语爱好者和学习者。

本系列活动对优秀法语培训机构的推广宣传,是SinoFrance作为一个非商业公益性站点,有史以来第一次接受的广告宣传。而且,主办单位将利用多种渠道,对参赛单位特别是获得奖项的法语培训机构,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进行广泛、持续、有深度、有力度地宣传。

名称

2006年法语迎新文艺晚会 杭州站

凡出资在10000元以上的任何一家机构(仅限一家),均有权冠名本次活动。

主办

SinoFrance、《欧洲留学生手记·法国卷》编辑委员会

协办

咪咪学法语  克丽奥工作室(LixQ.cn FranceDIY

赞助

浙江地区法资企业

杭州市各法语培训机构(建议在1000~2000RMB,并按出资额排序)

其他地区法语培训机构及部分法国留学中介

承办

本地某新闻媒体(洽谈中……)

支持单位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教育文化处(暂拟)

EduFrance(暂拟)

活动时间 

1210

(星期天)或者

1216

(星期六)晚上7:00~11:00,其中7:00~9:00是法语竞赛和综艺表演节目时间,剩下的为舞会和自由活动时间。

晚会方案(细化中……)

主持人

林方(法国勒阿弗尔大学欧盟法与商法硕士)

徐素娟(巴黎第七大学对外法语教学硕士)

另一对俊男靓女(等待报名中,限杭州市区)

考虑到各界人士的参与,节目主持使用中文普通话。

嘉宾个人

郑德弟

教授 

黄河清

教授 

嘉宾单位

浙江省翻译工作者协会 杭州市翻译协会等

门票

以实名登记,其中预订票价30元(须提前预订),现场票价100/张。

晚会内容

晚会分表演节目与竞赛节目,竞赛节目必须以法语为主,形式可以多样;表演节目不参加评奖,语种自选,欢迎各界人士参加支持。

法语才艺竞赛与表演节目、幸运抽奖穿插举行,具体内容逐渐细化中,既保持杭州特色,又体现本次活动的全国性。

活动奖励

1、  所有参赛同学将获赠纪念品,并将获得参赛证书一本;

2、  获奖机构和同学将另有奖品和获奖证书;

3、  除了一般性有纪念意义的奖品以外,我们还有《欧洲留学生手记·法国卷》等20余种由克丽奥工作室策划的图书作为奖品。

注意事项

1.  门票以实名登记(姓名、手机号、Email),主要限于内部传售,所有资料由林方一人保管,不得向第三方透露,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2.  以实名参加抽奖和领奖。

3.  免费供应适量的食物和饮料,出于安全因素考虑,饮料仅限于软饮料,不得含有酒精成份。

4.  本方案属于初步草案,视具体内容公开或私下讨论后发布正式方案。

相关链接

本帖地址

http://www.sinofrance.org/f/viewthread.php?tid=25130&pid=86154&page=4&extra=page%3D1#pid86154

法兰西论坛 »  西子湖畔

http://www.sinofrance.org/f/forumdisplay.php?fid=8

沈阳活动计划

http://www.sinofrance.org/f/viewthread.php?tid=25267

参考信息:

杭州各法语机构:

杭州市翻译学会法语培训部

尚法文社:杭州尚法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上海新东方学校杭州教学中心

浙大出国留学中心法语培训

浙江科友留学服务中心

新通出国留学服务中心

戴尔国际英语启蒙法语

杭州Babel(巴贝尔)语言培训学校

新世界(杭州)进修中心

盛世西联教育机构法语部

凡尔赛法语培训机构

(参加的学生必须是该机构

1130日前

招收的正式学生,如作假,将无限制公布作假情况;凡该机构的友情支持人物、教师等;不参加比赛,但可以参加表演)

……

浙江大学法语系

浙江大学法语社

浙江工商大学二外法语学生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二外法语学生

浙江工业大学二外法语学生

18 novembre 2006

GEANT打工事件之真实内幕

       【引语】

GEANT是法国最大的连锁超市之一,后被CASINO集团收购而成为其旗下的主要产业(CASINO的另一个主要收入来源是经营赌场)。

这次的打工事件,作为当事人之一,向来喜欢张扬的我却一反常态地保持着低调,从未向人提及此事和透露内幕。但在事过近5个月之后,事情还是不可避免地慢慢扩散开来,而且又在引发新一轮讨论。

我的低调不是因为我被辞退,而是因为我不想把当初给我们介绍工作的好心姐姐牵连进去。但是现在看来,我必须要对整个事件做一个全面、细致、客观的陈述,还大家一个真相和姐姐的一份清白。虽然我跟那位姐姐之间在一些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态度上意见相左,但我依然很感激她的热心帮助和无私情怀。

我的被辞不是因为我的工作能力(简单的体力劳动何来能力之言?),而是因为我一贯的个性。我在法国这几年的原则是:如果法国人对我友好善待,我当然也敬之以礼;但是如果他们对我表现出明显恶意,我也绝不会委曲求全。在GEANT工作时,当我发现那位胖得像猪一样的法国主管总是莫名其妙地对我怀着敌意、时不时对我无理指责时,我是直到开除都没有说过一句软话。那位姐姐说我是跟欧元和前途过不去(她本来是有意要把我培养成GEANT的高层管理人员),但是没有办法,我本性如此,即使回头再来,我心依旧、原则不改。

【内容】

整个事情的缘由还是因我而起。我是在论坛上认识这位姐姐的,她来自台湾,嫁到了法国。她从论坛上发短信给我,说是暑假可以去带几个人去她那边的超市干活,工资有2000欧元之高。我开始以为她只是认识人在GEANT超市,后来才知道,其实就是她的法国先生在那里担任店长 (Directeur de commerce) ,所以才有这么好的工作机会,另外还有一套无偿使用的公司租用的住房。

先说说这套住房。大家可能听说过圣托贝 (Saint Tropez) 这个国际闻名的法国旅游城市吧。这里一到夏天,游人如织自不待言,而且尽皆名流富豪,所以这里的楼房别墅一到季节肯定爆满无疑。我们的房子是一房一厅,房厅都很大,另带厨房、卫生间和2个阳台,电视、洗衣机、厨具等一应俱全,而且房租、水电全免,完全的免费使用。按行情的话,这套房在旅游区月租应该不会低于1000欧元。

再来说说这份工作。我们的工作叫MISE EN RAYON,权且翻译为“摆货上架”,很简单的一份体力活,只需手脚麻利就成,没什么技术也不用费脑筋。当初姐姐说的税后月收入2000欧元,是参照以往的工资而言的,这个数目可是我在法国勤工俭学以来从未有过的高收入。以前在餐馆每天做到筋疲力尽也才1500欧元,农场活就更不用提了——辛苦不说,工资还非常有限。这也是为什么有人提出疑问,觉得不大可能的一个原因。

因为考虑到住房难找,我们只招了5个人,除一对男女(恋人关系)是网上认识的以外(这里面还另有情节,如果说出来可能又是一番风雨雷电),其他2名都是我当初语言班上的同学。

我因为要考试,71号才去报的到,而他们几个6月底就先去上班了。开始,一切还好,每天晚上9点钟从宿舍出发,10点正式开始上班,到第二天早上凌晨4点结束,中间还有半个小时的休息和用餐时间,吃得也不错。

但是,在我上班5天之后,那对男女因为工卡办不下来而被辞退,接下来是本人被以“工作不好”为名而被开除,剩下的2位最后也因为工卡一事而中止合同。这次打工,按我们的自嘲说法就是“全军覆没”了。

工卡在法国叫autorisation provisoire de travail临时工作许可证),是颁发给外国学生以勤工俭学的(法国法律允许我们外国学生在暑假可以打全工。办工卡除了学生证、居住证是必需之外,有时还需要保险卡(复印件)。而那对男女分别所在的语言学校都办不了保险卡(这里要提请准备出国留学的朋友们注意了,不是所有的法国语言学校都能办理“社会基本保险卡”的,而没这个卡则麻烦多多),加上格勒诺布尔 (Grenoble) 又是出了名的难办工卡的城市。结果,格勒诺布尔的劳动局一收到这两位的工卡申请,马上就回信给了CASINO方面说不能办理,接着更以非法用工为名将CASINO处以按用工人数3000欧元/人的罚款(应该是共计15000欧元),姐姐的先生(店长)也因此一度处于职位难保状态。

话又说回来,作为法国最有名的大型企业之一的CASINO下面的人事部经理,竟然不懂得要先办工卡才上班,这让我们非常吃惊。外国学生打工要办工卡是众所周知的基本常识,连法国的农民和卖饭的,哪怕是第一次用外国学生,也都会想到要办工卡,除非他是有意不办以偷漏税费。而且,之前我还专门提到过工卡一事,但CASINO方面说是由他们去处理,所以我就没有再问(事实上法国有的企业就是故意不办工卡以减少上交费用,这种案例经常发生)。

虽然事情后来的发展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但我本人是毫无怨言的,毕竟姐姐纯粹是存一片好心想帮我们,谁都不想这样子的。可是论坛上有的言论(http://www.sinofrance.org/f/viewthread.php?tid=22409&page=2)却对姐姐发出的工作信息表示了强烈的怀疑,认为这可能会是一场骗局,并跟当时沸沸扬扬的“杨贺”事件相提并论。

我们来回顾一下杨贺事件。这里引用一篇现成的报道《网上发布假招工信息 上百留法学生落打工陷阱》(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6-05/29/content_6222219.htm),全文如下: 

中新网 528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一名自称叫“杨贺”的人自20062月以来,通过在网上发帖方式,以介绍暑期工为名实施诈骗,致使上百中国留法学生落入圈套,被诈数万欧元。

据受害学生叙述,他们在“战斗在法国”网站“招聘”栏目看到一个网名叫“rorodlam”发的名称为“【招聘】【 2006-2-28】【中南部农场工】确保合同、住房”的帖子,声称可以帮助在里昂附近找到摘桃的农活,要收取100欧中介费,如果需要找房,再收100欧中介费,一共200欧。并称一手交合同,一手交钱,并留下联系地址和电话。许多学生与其联系后,这人自称叫“杨贺”,也是留法学生,因打工与雇主混熟,雇主便委托他代为招工,当场可签定雇工证明,为方便在校学生,他说可赶到这些学生所在地收取中介费并签订合同。 

“杨贺”信誓旦旦保证这一工作的真实性,有的学生随即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这一农场的真实性,发现确有所在,但由于是星期天,无法通过电话与对方取得任何联系。由于杨贺将住宿和工作的情况进行了极为详细的描述,并且称他将随即赶往其他地方进行新的招工,这些急于工作的学生,便相信了“杨贺”的招工信息,向其交纳了180欧元现金,“杨贺”提供了一张“预招工卡”CERTIFICAT DE PRE-EMBAUCHE,称用于办理工卡。但星期一上午学生持证明去办理工卡时遭拒,此时再联系“杨贺”,任何联系方式皆失效,无法找到其本人。 

受害学生后与农场联系,对方称没有发放过这样的证明,也没有委托任何人代为招工。但农场确信“杨贺”曾经在该处打工。据了解,“杨贺”曾经在里昂注册学习,但没有确切住址。此人也没有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登记。记者尝试受害学生提供的网络联接,已经打不开。 

据调查,仅520号和21号两天,“杨贺”就在巴黎、里尔、图卢兹、里昂、波尔多、马塞、蒙彼利埃、克莱蒙费朗市等城市收取至少150人的中介费。从介绍的情况看,杨贺在行骗时并非手段高明,天衣无缝,他从受害人手里接过钱,根本不数,立刻装入口袋。有学生发现其照片掉在地上也不捡。另外,有学生也对其表示过怀疑,但无奈打工赚钱的心太迫切,以致最终还是上当受骗。 

白章德公使衔参赞指出,暑假即将来临,许多留学生要利用假期旅游、打工、访友等,也是事件多发季节。近几年,每到这个时期,留学生被骗、被盗、被抢、失踪、意外死亡等事件便增多,给学生和家长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和财产损失。他提醒广大留学人员要吸取教训,提高警惕,注意安全,切莫轻信别人。 

白公参特别指出,中国留学生出门要给家人或朋友留下自己的确切信息,一旦发生事情,可及时找到线索;万一遇到意外情况要立即向当地警方报警,要相信警方。然后通过适当方式向中国驻外使馆联系,以便协商处理。一定要遵守当地法律,像找工作等通过正常途径,否则,会吃哑巴亏,造成有冤无处诉的被动局面。 

据悉,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已向使馆警务处通报这个事件,并拟向国内发“留学预警”。警务处呼吁有关受骗学生要迅速向当地警方报案,并表示,要尽快和法国警方交涉,还留学生一个公道。(记者黄冠杰)。 

现在再回到我们自己的这件事情上面。自从发生了“杨贺”事件以后,大家对于网上招工信息都分外警惕,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因此,有的人在讨论GEANT招工信息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说了一些语气过重的字眼。而我们这位好心的姐姐见到之后觉得心寒气急,回了一个措辞较为激烈的帖子(http://www.sinofrance.org/f/viewthread.php?tid=22409&page=2)。

帖子内容如下:

我想 許是同學们受騙良多  難免不了解也對這份工有很大的疑慮!
這份暑期工的工作地點在法國西南部St.Topez附近的Cassin 對於店名公司名  我開頭就有寫的很清楚 如果還看不懂 那證明你還是沒能有資格去打這份工!!! 抱歉 我寫的直言    這也表示你對於法國的周遭完全不瞭解也不去求證! CASINO集團是怎樣的公司  股價如何  這個 在網上隨便一搜都可以搜到的   如果你連這個基本的搜查都不做  那我也沒辦法 對於稅後 兩千左右不可能?! 你要不要去勞工處查查 如果以夜工加上假日加班  在七八月的一連串假日裡 是可以領多少 ? 這個你一定可以查的到 既是夜工  又是假日 又加班 除非你非要星期假日跟著法國人一樣要求要休假 不然  依照"法規這個薪資一定領的到 !!! 這次的招工事件  已經給我一個很大的教訓 那就是  要做好事還得面面俱到  外帶承擔風險 我從頭到尾一毛錢也沒拿 只是憑藉著  要幫同學们爭取個機會 也替外子 找到好幫手的心態   可是  事到最後 因為一些事件 好意變質 還差點讓外子丟了工作 我不得不再深思熟慮 明年要不要再找同學们來呢? 你要薪資數據  我無法在沒有"合法承諾"的狀況下  請外子把公司發放員工薪資的資料公佈出來 至於工作合同   請等明年三月  CV通過審核之後 自是有合同回寄給你  至於要不要來  皆是你自己的意願 無人能強迫 言盡於此 希望你明白 也希望各位多多思考一下


PS
我和東東不是中介 所有工作合同皆是這家分店人事部寄出 當然也沒有所謂"老板不承认我们和中介签的合同,坐地压价 " 這種狀況。 

接着是我那位一起打工王姓同学特意上来澄清事实,帖子内容如下: 

发表于 2006-11-18 04:31  资料 短消息 

大家好,我就是那位在geant打工的兄弟,真的没想到,这个帖子居然能火到这种程度,刚刚看完整个回帖子,就觉得一件这么好的事情,居然被有些人说成这样,真的很不爽了,特别是为那位好心的姐姐不值得啊,人家从头到尾是抱着帮帮我们这群穷学生的态度,结果到最后还被一小不部分人说成了骗子,更夸张的是,还拿那个姓杨的来比较,真的是分马牛不相机。我先不说别的先,请问大家那位好心的姐姐,有没有找你们要过一分的中介费阿,就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本不承担所谓被骗得风险,何来的骗子这一说,所以请一些部分的人,在跟帖子的时候,希望能仔细看清楚别人的帖子说得的是什么啊,不要为了回帖而回,至少也要注意一下,自己到底知道多少,不然容易引起别人的误解。 


好了,说了这么多了,我现在开始说大家关心的事情,到底能挣到多少钱 一个月?本来这份工作是可以做两个月的,但是在7月份的时候有几个人办不好工卡,所以被叫停了,后来我们也是被叫停了,当时工卡也没办下来,可能那个时候正在办吧,从法律上讲我们也是没有合法的权利打工的,这个我不就不详细说了,要怪就怪我们运气不好,碰到两个朋友来自法国出了名的难办 工卡的城市, 为了他们俩个,GEANT还被罚了6000€,而且那位好心的姐姐的LG还被总部的人拿去问话了,所以正常的人或公司,不可能再冒着这个危险去请我们做的,所以我们也被叫停了。说的这里真的要谢谢 这位好心的姐姐,后来我由于打电话给我那个城市办公卡的地方,确认我的工卡办下来了,最主要的是姐姐的帮忙,我才有这个机会继续做下去,你们可以想一想 那个公司的人会再去聘请被他们叫停的工人再上班啊,所以从这一点上看,姐姐是真心的帮我们的,不然谁吃多了,没事情再去找这些麻烦的事情啊。好了,所以了,我是在GEANT上了八月份一整个月,所以我跟了解他们的工资情况阿,就八月份这个月来说我是纯收入达到1700€,而且不要忘了,我还有几天没有加班,如果你勤劳的话,2000€是可以的,因为在法国这边工作,一天工作量超过一定的时间,那后一个小时就按两个小时的钱算,还有就是星期天 也是双倍工资,所以大家想一下,到底可以不可以挣到这么多,另外我还要说一点啊,我们在这边工作是纯收入,也就是说除了花一点点吃饭的钱,其他的我们都不用花钱的,因为房子是姐姐 找个我们的,不用给钱,而且条件很好,什么都有,连洗衣机都有,电也不用出,而且还请经常请我们到她家去吃饭,还会做好吃的东西,叫我送给我们的CHEF,为了明年我们这帮穷学生能有机会再,而且能来的更多。所以我想请问大家有没有碰到这么好的人?我是 没有过,来法国也快六年了,第一次,所以从打心底里感谢姐姐。 


还有一点我也要说的,就是由于姐姐的帮忙,我在九月份,我又做了半个月,按道理说,这个时候他们公司是不用请季节工了,因为那个时候已经过了旅游旺季了,我有幸后来留下来再做了半个月,而且我是他们招的季节工的唯一几个留下来的。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最后这半个月工资他们给了我 1130€,呵呵,可能有些人又会觉得我是在胡说了,其实我最初也不是相信,因为我觉得我也最多能拿个700€左右,因为加班少了很多相对八月份来说,但是后来看工资单,才明白他们给我一个400€congé payé,所以有了1130€半个月的工资,主要因为他们是大公司,所以什么都按照程序帮事情的,因为我在他们的公司前前后后加起来两个多月,所以可以享受他们的福利。 


好了,手也打得流汗了,我想我把我知道的,能跟 大家说的都说了,如果大家看完之后,还要觉得,那位好心的姐姐是在骗人的话,那真的就不知道大家是怎样定义好人与骗子的。希望大家看了之后,能换给与那位好心的姐姐一个公道,谢谢。 


ps:
不好意思阿,由于出国以来第一次用中文写这么长的东西,加上心情有点激动,所以可能看起来有点乱,希望大家见谅,谢谢/

写到这里,我想也没必要再下结论了,是非曲折尽在其中,人情冷暖皆显于此,大家细心去体会去吧。只是联想到我回来找工作的一些情况,对于国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我倒是还有话要说,详见《从GEANT事件看国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龙行天下,20061118日于杭州) 

521下午3点多,“杨贺”来到克莱蒙费朗市,有30余学生分别在Foyer HOME DOME和火车站与其见面。他自称并非独自一人工作,一共四人合作分工,其中一人称为红姐()。杨贺说,他有合法的农场工作合同,并且有合法的住宿,如果需要获得这些,每个人必须首先提供80欧元现金作为工作中介,外加100欧元现金作为住宿租金。为防范受骗学生曾经提出用支票支付,但对方拒绝了这一要求,称一定只要现金,不收支票,而且不开任何收据。据他说是因为这是黑中介,不能留下被警察抓的任何线索。同时,他详尽地叙述了所要工作农场的住宿情况,并分发了一份详细精美的法语版本的农场介绍,清楚地指明将进行桃的采摘和包装工作。其所出示合同上确有所要工作农场的固定电话号码,并有传真号及该农场的具体地点。 

524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白章德公使衔参赞紧急召见记者,通过媒体发出呼吁:请留法学子提高警惕,吸取教训,加强自我保护,谨防上当。 

18 novembre 2006

★勒阿弗尔的春天

一年前,我有一篇文章叫《勒阿弗尔的冬天》,隐喻的是我当时在法国留学时的艰辛和奋斗在寒冬里的不屈。文章的结尾是这样写的:“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相信,勒阿弗尔终会有冬去春来之日,那时的我,迎来的将是一个明媚的春天。”

勒阿弗尔在法国算不得一个好城市,冬长夏短、阴雨连绵,连法国人都不喜欢。然而,正是勒阿弗尔锻炼了我、也成就了我,让我在那里修成正果。不只是我,还有我周围读MASTER2的几个,大家都顺利毕业、拿到了学位,而我是最后一个有消息的。我们不但自己开心,也相互为对方感到高兴,我们为自己感到骄傲。

Le Havre不是个好地方,而我们一起居住的Dauphine也不是个好公寓。然而就是从这里,走出了一群天之骄子,如果说主流,难道还有比这更能代表留学主流的吗?这是一个优秀的群体,性格乐观,勤奋好学,聪明能干,而且更难得的是大家一直相处融洽,经常互相帮助。而且还有一个有趣的共同点是:我们这几个普遍年龄偏大的都没有谈恋爱,反倒是那几个年龄偏小的整天都在卿卿我我。也许比起那些小留学生来说,我们更能看清生活的实质和人生的蓝图,再加上无休止的功课,哪里还分得了心去谈情说爱?天道酬勤,我们损失的,终将得到了补偿。由于法语的难学,从法国学成拿到毕业证的比例并不高。因此,在所有的亮点中,没有什么再比这张毕业证更为璀璨耀眼的了。

为了这一纸学历,我两度放弃待遇优厚的工作,中途休学后又去而复返。耐住了寂寞与清贫,也忍住了不被人看好的压抑和失落。即使在最无望的日子里,我也在默默地坚持着。如果说信心,其实那时候是没有信心的,目标激励法根本不起作用,因为我根本看不到路的尽头。但不管怎样,我始终不停止奋斗,不停止我每天的学习,我只要求自己做好当天能做的,而不去太多地考虑未来。

即使在最无望的日子里,一个人都要学会平衡自己,不要拿一些无谓的事情影响自己的斗志和情绪。如果幻想未来能起到激励作用,那就不妨描绘一下你的人生蓝图,而如果幻想带来的只是痛苦,那还不如扎扎实实干好你眼前的事情。在那么严如寒冬的日子里,想到未来,我会不寒而栗,我根本不敢想象失败的结局。即使在考试完试的第二天,我都忍不住一个人在巴黎的小旅店里伤心流泪,那时候,我最怕的就是4年苦读后的无功而返……好在,苍天不负有心人,云开日出换新颜。

对我来说,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已经来临。我没有理由不尖声高叫着在嫩芽初探的草地上打几个滚,向勒阿弗尔的冬天挥挥手说再见,再张开双手拥抱勒阿弗尔的春天、拥抱我的明天。

200611月,杭州)

15 novembre 2006

★在“海待”的日子里

任凭我看起来多么才高八斗、能力超强,可依然免不了从“海龟”变成了“海带”。原先的创业计划搁浅之后,于是我也就成了海归派求职一族。

对于求职,其实我是一直心向往之的。在国外留学期间就已经掌握了一整套求职的方法、技巧和策略,而回国后又在主持编撰一本《海归求职指南》,原来还以为学无用武之地,现在看来是实践检验真理的时候了。

不甘人后的“海带”们通常所想的不外乎两个方向:求职或创业。创业俺肯定是没资本了。如果一个人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的话,那“白手起家”就是个神话。所以,得听老人言:先求生存,再谋发展。

虽然周围的亲戚朋友们都为我这个多功能、全自动、经磨耐用的进口货找不到安身之处而惋惜,可是我个人却并不着急。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得我者得天下”!我不敢说失去我地球会转不动,但得到我的企业绝对是中了大彩。所以,即使被拒绝一千次,我心中也不会有半点沮丧,我一定要找到真正赏识我的人和单位。就算我自己做不了老板,但我肯定能为将相而辅佐千秋大业。

在做海待的日子里,我很快乐,也依然勤奋。每天我擦亮皮鞋,打好领带,再喷一点儿从巴黎带回来的香水,然后精神昂扬地出门去。我会100%地用心去设计简历、投递资料、参加面试,同时也会毫不经意地忽略一次又一次的拒绝。

就像发明家做试验一样,我也在拿求职做试验。投出去的每一份资料,参加的每一次面试,我都会记录下来进行分析,我希望将来给人以参考的指南,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成的教条。每天带着一颗好奇和研究的心,我永远都不会觉得厌倦无聊,反倒让我生趣盎然、其乐无穷。

不要为我担心,也不要为我着急,是金子就总会闪光,是人才就总会得到重用。何况我已经经历过最难的,现在没有什么再能难倒我了。

优秀是一种习惯,所以即使做“海带”,我也是最鲜美、最出色、最与众不同的那一颗。

20061116于杭州)

15 novembre 2006

★不在面试,也在去面试的路上……

回国观望了一个月之后,我终于决定要找工作了。我做什么事情都这样,要不就不做,一做肯定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

自从决定找工作以来,我就整天忙着投递简历、进出人才市场、赶赴现场招聘会,完了就是参加一个接一个的面试。以至于现在同学朋友一打电话给我,我说得最多的就是“我在面试……”或者“我正在去面试的路上……”,正应了那句广告词:“不在XX,也在去XX的路上。”

投递简历和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唯有面试比较花费时间和心思。我对杭州是人生地不熟,所以每次人家打电话过来通知面试之后,我都要上网查找一番公司的概况和地理位置,再看好乘车路线和计算好路上时间,以免迟到白跑一趟。

以前在国内,我没怎么找过工作,所以我的面试经验都是在法国学来的。在国外,不论是找工作还是申请学校,都少不了面试这一关,所以面试经验和技巧也广为流传。

但到了国内,这“夷人之长”基本无用。国内的招聘面试实在是千差万别、各有千秋,毫无规律可循。有的叫人啼笑皆非,有的令人左右为难,有的趣味横生,有的别具一格。到目前为止参加的20多场面试,个个都花样百出、各有不同。

面试中,我遇到最大的题目是“你怎样看待这个社会?”最无聊的问题是“你为什么还没有结婚?”最不喜欢的面试待遇是被门卫拦住要求填表和出示身份证;最讨厌面对的是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的面试官;被要求最多的是自我介绍;最令人尴尬的是现场表演……

我是从不进行现场表演的,绝不。之前有人要求我当场推销一瓶矿泉水,后来又是推销领带,都被我当场拒绝了。

我对要求我推销矿泉水的招聘人员说:我的才能是通过许多次的实战磨炼得来的,我不需要通过一瓶小小的矿泉水来证明自己。

我对要求推销领带的人说:我拒绝任何现场表演,因为任何销售技巧都是在对方不在意的前提下完成的。至于说到领带,我认为一个人打扮,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对他人的尊重。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他应该永远以最好的一面去面对职员和他人。

至于到门卫处填表和出示证件、像小学生一样做试题、经常被问一些毫不搭界的问题等等,我都已经习惯了,这叫入乡随俗啊。

我最喜欢的面试场面就是对方有45个人,而我一个人坐在对面夸夸其谈。有一次,等我长篇大论完了之后,人家说面试先到这里,问我还有什么问题?我说你们还没有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行业呢,因为这个问题是一般招聘人员都会问到的。坐中间那位主面试官听了忍不住一笑:那你就说说吧。我就把已经演练了好多遍的台词,一股脑全倒了出来,总算过足了说瘾。瘾是过完了,估计这份工作是没戏了,谁叫俺口才太好了呢?

外地的面试去过两个地方:山东和无锡。山东济宁那个“东方巨星”,去到那里才发现是个传销骗局,好在我步步提防、处处小心才算有惊无险;而无锡那个,虽然事前我已再三提醒,但去了之后还是发现他们根本没仔细研究我的资料和要求,其实他们不可能请得起我。所以对外地的企业,我一律不投递资料,也不再去参加面试,否则路费搭进去不说,时间可浪费不起啊。

一个月以来,工作一直在找,面试也一直不断,但就是没有一家企业收留我的。后来我就打电话过去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有的企业就告诉我说:我们知道你有水平,但你没有这一行的实际经验,一上来就做老总可能会有风险。我忙说我愿意从基层做起,对方却说:那我们也有内疚感呀,明摆着一个海归精英,却要他去跑业务员,那怎么说得过去。

我欲留杭州,杭州却不留我,看来我真的要去大城市了。好在中国不但人多,企业也多,所以不怕,慢慢来,一个接一个的面试之后,总有一家是适合我的。

要是哪一天听到我说:不在上班,也在上班的路上,那就祝贺我吧。

20061115于杭州)

15 novembre 2006

★法律人的荣耀,在于绝望中的坚持!

法语难学,法律难学,用法语学法律更是难上加难。但对于“铁肩担道义”的法律学人,困难不是我们要强调的,荣耀才是我们要渲染的。

我们法律人的荣耀,就在于绝望中的坚持!

当我从法国同学的邮件中,得知我考试通过的时候,我高兴得要发疯了。从来没有一件事情让我这么高兴、这么骄傲、这么激动过,当时之喜悦无以表达。我真想向全世界宣布:我成功了!

从小到大,我有过无数的荣誉和成功,但是全部加起来也比不上这一次的让我如此引以为自豪。我想以后即使取得再大的丰功伟绩,也不会再有今天这样的骄傲自豪。

因为这之间,有着太多的艰难困苦和挫折磨炼——

长时间在黑暗中的摸索,千百次于绝望中的坚持,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斗,直到最后那一刻,我都不知道结局如何,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命运究竟是怎样。

甚至在考完试的第二天,我独自一人呆在巴黎的一家小旅馆中,回想起这4年在法国的生煎苦熬,我都忍不住泪流满面,根本不敢想象那无功而返的悲剧。

在这4年当中,我痛苦过、自卑过也放弃过,但我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获得了成功!我做到了当初连自己都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终于实现了我的目标。

从第一天上专业课起,我的自信心就被磨蚀得一干二净,每一堂课对我都好像是从肉体到灵魂的无情拷打。我想哭,但哭不出来;我想诉,但无人倾听;我想另辟蹊径,但却绕不开心灵的情绪;我也想过像其他人一样转换专业或者行业,但我知道这会成为我永远的耻辱。所以,即使在那段看不到希望的日子里,我也给自己下了死命令:做好眼前能做的事情!

我对自己说:哪怕结局注定是一场失败,但过程绝不能苍白无力。法律人,不应该是弱者,更不应该是逃兵。法律人,就应该奏响最强的乐章,就应该拿出钢铁般的意志,就应该在绝望中依然坚持。

人,不是任何时候都充满信心的,但是只要我们的心还在跳动,血还在流淌,我们就可以继续奋斗、不断行动。就算我们什么都没有了,但我们至少还有坚持。今天的努力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只要持续不断、一以贯之,小斧头也能砍倒参天大树,弱蚂蚁也能搬走一座大山。

法律难学,而选择法律是我们的使命。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里,请记住:法律人的荣耀,就在于绝望中的坚持!

20061113于杭州)

15 novembre 2006

★新疆馕的情怀

“馕”在汉语词典里面被解释成:一种烤制成的面饼,维吾尔、哈萨克等族的主食之一。 

对我来说,没馕吃的日子已经非常久远了。自从读大学离开新疆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毕业后去了广东工作,再后来又去了法国留学,离乡的脚步越走越远,思乡的情愫却越来越浓。 

回国后来到了杭州,有一天在一个叫“半道红”的地方,竟然发现一家馕店,就在路边,小小的,里面忙碌着几个新疆人的身影,而那大酒桶似的土灶就在中间。在新疆,烤制馕的土灶都是露天的,现到了南方,可能条件所限,只好因地制宜的放进了屋内。真正的馕,都是从这种泥土彻成的灶里烘烤而成的,而不是像有些人以为的拿大铁锅烙出来的(那叫大饼,不是馕)。 

新疆人在外卖烤羊肉的并不少有,但做馕卖的倒还是第一次见到。实际上在新疆,烤羊肉倒没有南方这般轰轰烈烈,馕倒是随处可见、餐餐必食。在日常食用方面,新疆馕跟法国人每家必备的长棍面包倒有得一比。只是法国的“棍子”不经放,一、两天后就硬化得跟真的棍子一样,须用利刀方能切割食用。而新疆馕烤出来就是这般模样,再放上数十天(沙漠天气下)也原样不改,用于沙漠远行是最好不过的了。 

馕长得跟披萨有点像,都是圆形如鼓的,但跟披萨四周脆薄、内部软厚不同的是,馕正好是周边软厚而中间薄脆。而且,披萨更像是富人家的食物,含料丰富、做工复杂,吃起来还要刀叉齐全;而馕纯属土法土做,携带方便,食用简单,只需有水就着就成,一块块掰下来放到嘴里,你会越吃越香呢。 

难怪有人说新疆的馕,象征着平凡人的爱情。那年头,新疆的男人出远门,家里的女人会在前一天晚上和了青稞面,用家里的馕灶烤上一张脸盆大的囊,用布一包,给男人带上就可以上路了。囊这东西虽然吃起来干干硬硬,在沙漠里却是极好的食物,经吃耐饿。所以说这就象老百姓的爱情,平凡而又深情、朴实而又真挚、普通而又实在。这么比起来,难怪意大利的男人会那么花心! 

昨天再次经过半道红的时候,终于停下匆匆的脚步,买了两只,凑到嘴边一闻,香香的,还是以前小时候的味道。回到家里,从包里拿出来,就着纯净水,用手掰着细嚼慢咽,那久违的乡情又慢慢袭上了心头。 

我老家在湖南,出生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出生的摇篮,天山雪水是我的生命之源。虽然我走南闯北、飘洋过海,但人生最美好的回忆,都在祖国西北那一片广袤的土地上。那遍野可见的羊群,望不到边际的沙漠,生意盎然的绿洲,甚至连当初跟维族少年的打架斗狠,都那么让人心神怀念。 

我骨子里流淌着湖南人的血,但性格中却注满了西北人的野。任凭我经事无数、识书多少,灵魂深处却始终脱不了新疆人的野蛮邪狠;不管我看起来多么斯文秀气,但我的内心始终少不了西北人那一腔粗犷豪放。西北的风沙没有成就我一个高大魁梧的身材,但那里的水土却把我锻造得顶天立地、堂堂伟正。塔里木没有给我财富和荣耀,但她却一点一滴养育了我、成长了我。 

我虽然不是完全靠吃馕长大的,但馕之于我,就像新疆其他的一草一木,牢牢埋藏于我的内心深处,悠悠荡漾在我的思绪之间。睹物思乡,我细细地品尝着、久久地回味着。 

馕在嘴里,心向着西北。我在想:什么时候我能重回新疆,再在马路边席地而坐,就着凉水和葡萄,啃咬那新鲜出炉的馕呢? 

20061126日于杭州) 

14 novembre 2006

★出国留学最佳时机:高中毕业时VS本科毕业2年后

对于高中毕业即出国留学的,我们称之为“小留学生”。而鉴于小留学生在国外学无所成、频频出事甚至闹出问题的比例较高,所以除了留学中介以外,几乎没人支持这些小朋友们往外跑的。

在此之前,我也一直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不管是我亲眼所见,还是间接听闻,小留学生出问题的事件总是时有发生,听到后面都麻木了。即使同一幢楼,留在房子里刻苦攻读的大都是“大龄青年”,而整天呼朋唤友、扎堆吃喝的,都是些年少轻狂的少男少女。而最后的结果是,这些大龄青年们一个一个成功毕业成为留学主流甚至海归精英,而那些小朋友们却每天在论坛大叹其难或者百无聊赖地谈着情说着爱……

但是,鉴于出国留学的小朋友们有增无减,而且在国外留学做出成绩的也为数不少,我觉得问题还得辩证地看,慷慨激昂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一棍子打死也不符合实际情况。

高中毕业出国留学,并不是一所是处,优势也还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在学习的质量上。国内的本科生,在度过了高三时的“黑暗岁月”之后,就是4年的逍遥时光,如果不是自我约束力很强的话,真正学到东西的寥寥无几。而在国外,至少在法国,进入专业阶段之后,那才是真正的“黑暗岁月”,除了每天要上课之外,还要借笔记、抄笔记、看专业书籍、查找相关资料、准备课堂陈述……用大家的话说: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说起来法国的节假日确实名目繁多、接连不断,但对于刻苦用功的外国学生来说,却正好是可以利用起来做大块作业的大好时间。在国外,动辄花钱,所以真正有孝心的孩子,就算有时间也不会拿着父母的钱不当数,最后还不如留在宿舍看书作业。当国内的大学生们正在享受着象牙塔内的舒适浪漫时,一批有志小留学生却正孤身一人呆在宿舍里挑灯夜读呢。

其次是语言上的优势。高中毕业正是十七、八九的花季时光,接受力、适应力都正当其盛,即使重新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也远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容易得多。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大学一毕业即出国留学的,都很难找到实习和工作,而那些高中毕业后混在国外的,反而基本上解决了实习问题。毕竟56年下来,长期的潜移默化,怎么也可以当半个老外了。而那些二十老几再出国的,即便分析起来头头是道,但一张口就是满嘴的口音和错误。

其三就是眼界意识的提高,在留学与不留学之间,这个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以上优势,只限于勤奋刻苦、认真学习的小留学生之间,否则的话,能不出事,就应该大烧高香了。

如果不能在高中毕业就出国,那就还不如等大学毕业2年后再出去,否则,要经验没经验,要年轻不年轻,要语言没语言,在国外申请不容易,临毕业了找实习更难,而两、三年下来就算勉强毕业了,人家用人单位还不知道该怎么安排你呢。

所以,出国留学,如果不能在高中毕业时,那就等到工作2年后,就是不要选在大学刚毕业。

14 novembre 2006

★四年留法艰难路,一朝学成腾飞日

四年留法艰难路,一朝学成腾飞日 

考完试的第二天,我就离开了勒阿弗尔 (Le Havre),离开了这个我住了两年的法国北部海港城市。这也意味着我在法国4年的留学生涯,终于到此结束。

我没有想到我会在法国苦熬4年之久,也没有想到我的留学之路会走得如此艰难困苦。如果说前两年的语言学习还有些差强人意的话,那后两年的专业攻读就完全是在绝望中的挣扎。

我们同学甚至跟我说,从迷信的角度看,我就不该走这个方位。首先是刚到法国还没有一个月,即被人破窗而入盗走了手提电脑和大量现金(美元);接着是在法国最热的那一年(2003年)夏天去农场里收割烟叶,差点没被烤死;后来在巴黎地铁又被几个阿人打了个小劫;回国实习时又遇签证问题被迫中途停学;重新申请重读后又突遇一场中风差点误了学业……就算毕业后回到国内,还被人把装有大量学术资料的手提电脑给掉包偷走了,你说我有多倒霉?再加上考完之后感觉不好、前途未卜,当时真有一种一无所有的苍凉和凄惨。

好在,一个月过后,我终于从法国同学的邮件中得知我已通过了考试,我高兴得不知所已,怪不得当年杜甫会说“漫卷读书喜欲狂”。这个喜讯,终于给我的留学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终于给我翘首以待的亲友们一个完美的答案,同时也算是给自己的人生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

我是工作了好几年才突然选择出国留学的,虽然在语言上已无优势,在年龄上更无资本,但我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踏实而执着,克服了经济上、家庭上的种种困难和压力,排除了语言学习上的障碍,终于拿下了这个最难拿到的法学硕士。

我对外语并无天赋,当年在大学的英语就学得勉勉强强,后来法语更是学得异常吃力,而听法律课简直就是如听天书。每堂课,都是对我信心的磨蚀和对灵魂的拷打,当时甚至“连轻生的念头都有了”。

课听不懂主要是因为我听力很差,但还不是致命的;可是连同学的笔记都认不出来,那就实在是无路可走了。到了我们硕士第二阶段 (Master 2),老师的讲课速度很快而内容密集,即使法国同学也只有用速记法才能勉强记下,而我拿着她们的笔记只有望纸兴叹。

法国同学的笔记之难认,正如法语之难学一样,是众所公认的。为了认读笔记,2年来,我借遍了班里所有女生(男生的笔记就不用考虑了)的笔记,可是,即使是公认为最好的那位女生的笔记,我也是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基本会认,而且,这还是我扫描到电脑里面整天对着屏幕才一字一句抠出来的。

扫描笔记到电脑,这可真算得上是个奇思妙想。之前的我,因为笔记难认,看到满纸的符号就头疼而难以卒读。扫描到电脑以后,我可以只开一个小小的窗口,一次只认几行字,这样以来,不至于压力太大而心烦气燥,可以一点一点的慢慢积累。虽然初看起来进度很慢,但静下心来习惯了同学的字体和缩写之后,能看懂的就越来越多了,速度也可以逐渐加快。到我快期末考试的时候,基本上已能完全认读一位法国同学的笔记了。但是这个过程非常痛苦,如果没有强大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是难以为继的。

我能勉强通过考试而成功获得毕业证书,很大程度上跟我下定决心学会认读笔记有关。有人说学专业要 “过语言关”,但语言是个无底洞,是个没有具体标准而且也很空洞的条件。就算有的法国人,我都认为其法语水平不过了了,就更别提我们这些外国人了。而认读笔记,却是一条很具体、又实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只要能把笔记读下来,就算听不懂课,大致也能混个毕业了。

当然,如果没有专业词汇打底,就算你意志再坚强、耐心再大、花费时间再多,对笔记也认不出个子丑寅卯。所以,为了认读笔记,还得要先阅读相关书籍,以积累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

不过,硕士第二阶段的课是非常紧凑的,根本没有多余的时候让你从基础开始补习,所以看书也只能是闲而为之,最终还得要围着笔记转。到了硕士第二阶段,除了老师上课的讲义之外,已经没有什么书可以让你保证过关的了。低年级还有“统编教材”,只需掌握基础概念即可,而到了高年级就只能跟着老师去“研究”了。

认读笔记已经让人殚思竭虑了,而课堂陈述 (exposé) 又是另一个难关。一般每门课都有一个课堂陈述,一个学期有5-8个是很正常的。课堂陈述有大有小,小的是不计入成绩的,你可以随意发挥。而大的要计入成绩,有的甚至会占到当门课的一半分数,所以马虎不得。课堂陈述虽然不要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为了那短短几十分钟的讲述,你至少得拿出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准备;否则,就算你勉强陈述过关,也难以应付老师和同学的提问。

在课堂功夫之外,剩下的就是实习了。有不少人课上了,考试也过了,但就是折腾不到一个实习。而中国学生一般是不允许回国实习的,大概是被“假实习”搞怕了吧。我的中国实习是特批的,因为那时候突然得了一场莫名其妙的“面部中风”,西医无药可治,正好可以让咱中医发扬光大,于是治病兼实习,就回了中国。

三个月的实习之后,还有三个月的课要上。我回到法国继续一边学习,一边写实习论文,其实也就是毕业论文。因为正赶上法国CPE风波,所以4月份的课没上成,后来是三个月的课程压缩到两个月完成,我们都快被逼疯了。

法国的硕士分“研究”和“职业”两个方向,其中职业方向课多时短,一个学期有七、八门课。这本来就已经让人紧张不堪了,结果又被压缩成两个月,大家简直就到了崩溃的边缘。正因为如此,后半年是我这一辈子学习最艰苦、最用功的半年,但身体状况也是急剧下降,连去厨房做饭来回跑几趟都觉得头晕体软。好在法国空气清新、水土质量高,吃的东西虽差但有营养,所以尽管一天到晚用功学习,人都还至于倒下去。

留学,是我人生路上最难走的一段,但也是我人生历程中最精彩的一段。正是4年留学,让我脱胎换骨,最终成就了一个完整、自信和全面的我。

20061114于杭州)

Publicité
Publicité
1 2 3 > >>
林方投稿专栏
Publicité
Derniers commentaires
Publicité